龙泉驿新闻:龙泉驿区生态环境变化与林地保护关系(2)

发布时间:2019-03-18 11:00   来源: 成都新闻网  Tag:
新闻导读:龙泉驿区生态环境变化与林地保护关系(2)由成都新闻网采编:(1)建设龙泉山森林风景区。结合长防工程,规划蓉东森林防护带,协同相关区域,将龙泉山脉作为整体纳入植树造林范畴,建设国家生态林风景区。按照分...

(1)建设龙泉山森林风景区。结合“长防工程”,规划“蓉东森林防护带”,协同相关区域,将龙泉山脉作为整体纳入植树造林范畴,建设国家生态林风景区。按照“分类推进、梯次营林”的思路,在不同的区位、高程和土壤带建设不同树种、林种。在生态脆弱的环节,选择水土保持力较强的树种林种,如黄葛树(大叶榕)、香樟、榉树、榆树等,在城镇较为密集的环节,选植银杏、杨、柳等,按照自然生态规律,建造互补互营的大片连体的森林景观。

(2)发展生态链产业。在市场利益驱动下,科学区分经济林与生态林,发展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综合性好的林下产业。一些产量大的经济林,不一定全部走采摘上市的旧模式,可以试行游客自便品尝与就地补偿生态链的模式,形成树、果、生物(动物)、人类有机循环的科学生态链。

(3)加强水源涵养区建设。在西部地势低洼的区域和东部巨大沟壑选址,再造三到五个集旅游观光与生态涵养结合的大型水库(湖泊),以水道将这些大片水域(含龙泉湖)连接起来,观光与人居结合,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结合,提高田园城市周边生态价值和市场价值,补偿长期不足的龙泉水源。因地制宜地发展水域经济,适度养殖、科学管理,造就龙泉驿水源、水域、水产和水域旅游经济综合发展新格局。

(4)改革城市设施和转变人类消费行为方式。科学编制绿色城市建设规划,控制城市“摊大饼”发展的陈旧模式,结合森林水域建设,城镇域林、水错落,城镇与林、水互补,提高城市设施的生态建设功能,提高生态建设的人居服务功能,建设龙泉驿人居——生态特色模式。加强市政设施的绿化功能,控制当前排气、排污过量的设施,改造过时落后的市政设施。如用绿色能源交通工具替代油气交通工具,改变宾馆、居民厕所污染排放模式,提倡节水、节能、无纸生活设施。加强驻地学校、机关单位和新进人口生态观教育,开办“龙泉生态讲堂”,从观念上、软环境上改变传统习惯,形成洁净、节俭、高效的生活方式。

龙泉驿区生态环境变化与林地保护关系(2)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