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驿新闻:医院从低矮瓦房到现代化高楼大厦

发布时间:2019-09-27 19:02   来源: 成都新闻网  Tag:
新闻导读:医院从低矮瓦房到现代化高楼大厦由成都新闻网采编:新中国成立70年,随着经济腾飞,科技进步,龙泉驿区的医疗卫生事业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听诊器、体温计、血压计到CT、核磁共振、DR系统,从低矮的医院门诊楼到现代化高楼大厦,从稀缺单...

新中国成立70年,随着经济腾飞,科技进步,龙泉驿区的医疗卫生事业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听诊器、体温计、血压计到CT、核磁共振、DR系统,从低矮的医院门诊楼到现代化高楼大厦,从稀缺单一的药品到种类齐全的医药和保健用品,我区的医疗卫生事业飞速发展。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七十华诞,1949年出生的共和国同龄人也已迈入古稀之年。在区卫健系统内,有这样一群与共和国同岁的人,他们见证了新中国一点一滴的变化,也亲历了我区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本期《健康周刊》,我们共同来聆听他们讲述的成长故事,与他们一同回顾奋斗历程,感受时代变迁。

日子从苦到甜这一生无怨无悔

70载流年似水,透过一人历经的风雨,也可一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的沧海桑田。

日前,记者来到华西龙泉医院退休职工李功萍的家里,一壶清茶、几张闲凳,谈笑风生忆往昔,也向记者展开了一幅几十年来我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缩影。

回忆往昔

日子苦中也有乐

李功萍和老伴住在华西龙泉医院的职工宿舍。虽已70岁,但精神十足,刚从菜市场买完菜归来的她与记者约到了宿舍外的驿马河畔见面。

忆及当年,今年70岁的李功萍最有发言权。“我当过知青,也是工农兵学员,从最艰苦的岁月到如今美好的日子,我都经历了。”李功萍说,1968年,她回乡在柏合镇当知青,四年后,又分配到柏合镇的大队医疗点,在那里干了三年。之后成为工农兵学员,在华西进修了三年,期间包括内科、外科、儿科、妇科等专业的学习。“1975年毕业回来后,我就到区医院工作了。”

山坡上的两排房子,都是三层楼,拼拼凑凑,便已是当时区上最大的医疗机构,全院工作人员171人。李功萍至今还清楚地记得,在长达十余年的时间里医院甚至都没有一间像样的病房,“别说病房,就连医生看诊的地方都很像危房,那时候条件确实有限。”在医疗卫生事业极度不发达的年代,因缺人手,常让医务人员头疼不已,且医生的行医环境十分简陋。回忆中,李功萍还谈到那个年代的“辛酸”:“那年代,到处都是虱子,特别是病床上,把铺盖一掀开,就看得到。自己身上也会有。”

拿出自己的工资让病人买鸡炖汤喝

医院从低矮瓦房到现代化高楼大厦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