郫都新闻:【全会里的文化味儿②】狭路相逢勇者胜

发布时间:2018-02-01 06:27   来源: 成都新闻网  Tag:
新闻导读:【全会里的文化味儿②】狭路相逢勇者胜由成都新闻网采编: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我们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面对新形势新挑战,要发扬斗争精...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我们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面对新形势新挑战,要发扬斗争精神,既要敢于斗争,又要善于斗争。”

1947年,遵照党中央的决定,刘邓大军向大别山挺进。经过连续十几天的行军作战,先头部队到达汝河北岸时,发现敌人早已把渡口两岸的船只砸毁。河水有一丈多深,人马过不去,前有强敌,后有追兵,形势千钧一发。面对战士们一张张焦急的面孔,刘伯承坚毅有力地说:“要记住,现在是‘狭路相逢勇者胜’,要勇,要猛!”正是这种“狭路相逢勇者胜”的精神,激励着战士们克服万难,冲破敌人的围追堵截,在大别山胜利站稳了脚跟。

“狭路相逢勇者胜”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俗语,言辞简易却意味深长,其文字记载最早出自《史记》。司马迁在《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记述了这样一个历史故事:秦国进攻韩国,军队驻扎在阏与。赵王分别召见廉颇、乐乘、赵奢,问是否可以予以援救。廉颇与乐乘都认为“道远险狭,难救”,唯有赵奢回答说:“其道远险狭,譬之犹两鼠斗于穴中,将勇者胜。”赵王便派赵奢领兵去救援阏与。后赵奢果然带领赵军大败秦军,解除了阏与的包围,赵奢也因此被评价为“神于用兵,所向无敌”。

赵军的胜利,让我们看到勇气的重要。然而,相较于单纯意义上的对手,前进道路上与我们狭路相逢的,更多是各种困难、挑战、考验、挫折……此时“狭路相逢勇者胜”的宣言,体现了人们个性品质中一种勇敢无畏、不屈不挠的刚强精神。这种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自上古时期起,我们的祖先就创造了诸如后羿射日、精卫填海、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等神话传说故事。在一幅幅人与天战的画面中,弥漫着不惧艰险、敢于斗争的精神——后羿不畏日毒,精卫不畏海阔,大禹不畏水患,愚公不畏山高。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这种精神已渗透到中华民族的血脉里,沉淀为中华儿女的优秀品质,成为我们自强不息民族精神重要的内核和直观的体现。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中华民族在五千年前的血与火中起源,自此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哪怕无数次遭遇自然灾害、外敌入侵和战乱之苦,文明的长河都没有干涸断流,反而汇成了一片汪洋大海;我们可以自豪地说,多少考验挑战都摧不毁中华民族精神的长城,历史上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的义无反顾,那“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浩瀚气派,那“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的磅礴胸怀,无不体现了中华儿女骨子里的斗争精神。国歌里唱道:“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唱的就是在所有危难关头,我们一次比一次更众志成城,一回比一回更顽强不倒。“狭路相逢勇者胜”,只有短短七个字,却以它坚实的力量,帮助中华儿女在历史的道路上战胜一个个“艰难困苦”而不断向前,最终成就一路光芒。

【全会里的文化味儿②】狭路相逢勇者胜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