郫都新闻:周总理的小节与大义(6)

发布时间:2018-03-02 10:39   来源: 成都新闻网  Tag:
新闻导读:周总理的小节与大义(6)由成都新闻网采编:1964年8月,周恩来在外地的一些亲属恰巧都因公停留在北京。周恩来抓住这次难得聚在一起的机会,抽空给大家开了两次家庭会议。周恩来语重心长地教育...

1964年8月,周恩来在外地的一些亲属恰巧都因公停留在北京。周恩来抓住这次难得聚在一起的机会,抽空给大家开了两次家庭会议。周恩来语重心长地教育晚辈要过好“五关”——思想关、政治关、亲属关、社会关和生活关。谈话是在严肃和活泼相协调的气氛中进行的。既有严肃的说理和批判,也不时夹杂着生动的对话或“插曲”。

周恩来对晚辈们的严格要求,使晚辈们受益匪浅。他们深切地感到“严”就是周恩来对他们的最真切的“爱”。于是,他们总结归纳出了十条家规:

一、不准晚辈丢下工作专程看望他,只能是公差顺路看看。

二、亲人来一律住国务院招待所。

三、一律到食堂排队打饭,有工作的自己买饭票,没工作的由周恩来付伙食费。

四、看戏以家属身份买票入场。

五、不准请客送礼。

六、不准动用公家汽车。

七、生活要艰苦朴素。

八、个人生活上能做的事不让别人代办。

九、任何场合不能说自己和周恩来是亲属关系,不能炫耀自己。

十、不谋私利,不搞特殊化。

这些家规内容虽然涉及的都是一些生活小事,但却体现了鲜明的原则性。

故事十一:勇于自我改造

1951年9月29日,周恩来在北京、天津高等学校教师学习会上向1700多位教师作了题为《关于知识分子的改造问题》的报告。在报告中,他以亲切感人的态度,阐释了中国共产党对待知识分子的方针政策,并且以自己思想改造的亲身经历,回答了知识分子为什么需要改造和如何进行改造的问题。他说:“就拿我来说,几十年前就参加了共产党,是不是进了共产党之后工人阶级立场就那么清楚了呢?也许看书学习、写文章的时候是那样,但是到实践的时候,是不是办每一件事情都合乎工人阶级的立场呢?认真检查起来,还是差得很远的。工人阶级立场不是从空中掉下来的,也不是自封的,决定的关键是实践,只有实践才能证明是否合乎这样一个立场。”“也许有人会说,我们受过资产阶级教育,恐怕很难改造了。这种悲观的想法是不必要的。我们都是同时代的人,都受过资产阶级的教育。”“只要决心改造自己,不论你是怎么样从旧社会过来的,都可以改造好。”

周总理的小节与大义(6)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