郫都新闻:从“打开国门”到“全方位开放”(4)

发布时间:2018-11-07 15:52   来源: 成都新闻网  Tag:
新闻导读:从“打开国门”到“全方位开放”(4)由成都新闻网采编:在山西雁门关以北的一片土地,登上海拔1500米的矿坑瞭望台,巨大的矿坑,巨铲电臂起落,卡车川流不息。这里,就是平朔煤矿的洗煤厂。洗煤厂东北是...

在山西雁门关以北的一片土地,登上海拔1500米的矿坑瞭望台,巨大的矿坑,巨铲电臂起落,卡车川流不息。这里,就是平朔煤矿的洗煤厂。洗煤厂东北是铁路装车站,一列列火车从这里开出,运往天津塘沽港。

时间退回到1979年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结束不久,邓小平同志在访美期间,会见了美国西方石油公司董事长阿曼德·哈默博士,并热情邀请他到中国投资办企业。

经过多次会谈,哈默与中国方面签订了包括石油勘探、煤矿开采等方面的初步协议,开始了与中国的经济合作计划。

这是中国向世界发出的对外开放的强烈信号,也拉开了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的建设序幕。1987年9月,年产能力1553万吨的安太堡露天煤矿建成投产,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露天煤矿。

打开国门,先进的技术、管理、人才都引了进来。

同一时期,在广东省流行一种外向型经济模式,被称为“三来一补”,即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由外商提供设备、原材料、来样,并负责全部产品的外销,由中国企业提供土地、厂房、劳力。这种“两头在外”的企业贸易形式,为当时引进高新技术创造了大量的外汇。

本世纪初,在我国许多产业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我们对国际经贸规则还不十分熟悉、不少中国企业面对竞争加剧产生“狼来了”不安情绪的情况下,我们党果断作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战略决策,勇敢迈向世界市场。

从“打开国门”到“全方位开放”(4)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