郫都新闻:三区三州攻坚行 | 走出大山(3)

发布时间:2020-04-25 07:12   来源: 成都新闻网  Tag:
新闻导读:三区三州攻坚行 | 走出大山(3)由成都新闻网采编:据阿的几几介绍,虽然瓦沃尔村距离县城不算太远,但由于路况原因,以前去趟县城要先走3个多小时山路到洛莫乡政府,再步行2个小时到相邻的沙马拉达...

据阿的几几介绍,虽然瓦沃尔村距离县城不算太远,但由于路况原因,以前去趟县城要先走3个多小时山路到洛莫乡政府,再步行2个小时到相邻的沙马拉达乡瓦祖火车站乘坐每天只有一个班次的5633次“小慢车”,全程下来超过6个小时。好在2018年3月,各乡镇水泥路相继贯通,开往县城的大巴车也在距离洛莫乡不远的巴久乡设立了站点,这让一家人的进城时间缩短到两个多小时。

“过去,我们只有过火把节才进城一趟,搬迁后家门口就有公交车去县城,即便走路半个小时也就到了。”阿的几几说,从6个小时到30分钟,搬迁不仅缩短了她和乡亲们的进城时间,更为她们打通了脱贫之路。

原来,阿的几几由于没有文化、缺少技术,以前主要靠丈夫每年在外打工的1万多元收入维持生活。去年,喜德县在各乡镇开展彝绣培训,考核通过后,学员可以同西昌市的彝绣公司签约,成为按件计费的员工,阿的几几便是首批签约的学员之一。在搬入彝欣社区后,她不仅可以在社区内的“妇女居家灵活就业基地”从事彝绣工作,还有来自西昌的专车送件、取件。阿的几几还被聘为师傅,负责指导新人。

“绣围巾一般每条15元,而工艺较为复杂的服饰每件可以达到1300元。算下来,平均每人每月有2000元的收入。”喜德县妇联主席邓莉介绍说,不久前,彝欣社区举办了建成以来的首次彝绣培训,阿的几几不仅以师傅的身份参与,还成为了社区绣娘们的小组长,由她负责同公司对接。

解决了交通和技术问题后,如今的阿的几几一边做着彝绣,一边在附近饭店当服务员,每月总收入超过3000元,脱贫指日可待。谈到未来的打算,这位绣娘谦虚地说:“我想继续学技术,不仅把彝绣做好做精,还要学会裁剪和缝纫。”

三区三州攻坚行 | 走出大山(3)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