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江新闻:【全会里的文化味儿⑨】让惩恶扬善的利剑永不蒙尘

发布时间:2018-03-14 17:01   来源: 成都新闻网  Tag:
新闻导读:【全会里的文化味儿⑨】让惩恶扬善的利剑永不蒙尘由成都新闻网采编:对于纪检监察铁军,惩恶扬善,是我使命;执纪亮剑,是我职责。...

摘要:对于纪检监察铁军,惩恶扬善,是我使命;执纪亮剑,是我职责。

《周易·大有元亨》云:“君子以遏恶扬善,顺天休命。”意思是说,君子用遏止恶、扬举善的方式,顺从天道而使性命得到荫庇。惩恶扬善是君子安身立命之所在,也是百姓安居乐业之渴求。

司马迁在《史记》中为之立传。《游侠列传》中记述的那些惩恶扬善的“布衣之侠”“乡曲之侠”“闾巷之侠”们,“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不矜其能,不伐其德”,值得铭记和颂扬。

《三国演义》中的尊刘贬曹是春秋笔法,《水浒传》里的除暴安良是替天行道,两部小说之所以成为名著,喜闻乐见,传诵不朽,其中很大原因是它们符合老百姓内心惩恶扬善的愿望。而《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则是传统社会中惩恶扬善最鲜明的形象。他嫉恶如仇、有情有义的性格,他不畏强暴、不屈不挠的精神,他降妖除魔、斗智斗勇的本领,寄托了中国老百姓对惩恶扬善最美好的向往。

【全会里的文化味儿⑨】让惩恶扬善的利剑永不蒙尘

文学反映时代的心声,却不是历史的解答。陶渊明不禁慨叹,“积善云有报,夷叔在西山。善恶苟不应,何事立空言!”究竟什么是善恶,究竟如何行善恶?

洪荒时代,人类之初,没有善恶,有的只是与禽兽无异的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丛林法则,从本质上说就是生存法则,即为了生存可以做任何事情,无谓善恶,只有生死。

“人猿相揖别”,当人类走出丛林,开始社会化的时候,丛林法则便逐渐不适用了。荀子说:“力不若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用,何也?曰:人能群,彼不能群也。人何以能群?曰:分。分何以能行?曰:义。”而善与恶,即是让人“能群能分”的“义”中两个最基本的范畴。

【全会里的文化味儿⑨】让惩恶扬善的利剑永不蒙尘

【全会里的文化味儿⑨】让惩恶扬善的利剑永不蒙尘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