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白江新闻:四十年前我走过的上学路

发布时间:2018-10-12 05:01   来源: 成都新闻网  Tag:
新闻导读:四十年前我走过的上学路由成都新闻网采编:2018-10-11 19:03| 发布者: 白桂斌 | 原作者: 李益谦 摘要:“一条小路曲曲弯弯细又长,一直通向迷雾的远方……” 一条小路曲曲弯弯细又长,一直通向迷雾的远方 每当我独自哼唱起这首二战时期前...
2018-10-11 19:03| 发布者: 白桂斌 | 原作者: 李益谦

摘要:“一条小路曲曲弯弯细又长,一直通向迷雾的远方……”

  

  “一条小路曲曲弯弯细又长,一直通向迷雾的远方……”

 

  每当我独自哼唱起这首二战时期前苏联著名歌曲的时候,就会回想起年少时上学走过的乡村道路。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青白江区内的乡村道路,大部分都是泥土筑成的简易道路。那时还在上小学的我,每天背着书包往返于天宫堰旁的家,到新民大队小学(西林寺)学校的田埂、土坡、台地之间。春雨绵绵,一头雾水,两足黄泥,脚上的鞋子经常是看不到鼻子找不着眼;夏日暴雨,田溢沟满,走在泥泞溜滑的土埂泥路上,污泥浊水溅满衣裤,糊了眉眼,这只是家常便饭,时不时滚进田间沟里,变成落汤鸡也并不算稀罕。

 

  1975年,上初中的我转到了在城区的大弯中学就读,本以为上学的道路会好走得多。的确,已经有一部分道路修筑较好,但从家里出发到成桥厂的那一段距离仍是几公里的机耕道或是泥巴路,下雨天,道路泥泞,坑洼不平,行人一样难走,车辆一样难行。自行车骑行10来米,就得下车用树棍剔除掉卡塞在轮胎与护泥壳间的粘稠软泥。这段路上,因下雨积水,路基软塌湿滑,时不时就有过往的拖拉机、载重汽车侧翻到稻田里、沟渠中,司机只好拿着现钱找当地乡民帮忙推车拖车。好在乡民们人多力量大,有的拿撬杠,有的套绳索,肩拉背杠,几声“唷嗬”就把爬窝的车推拉到路面上了。

 

  1976年的冬天,天气格外寒冷。我骑自行车去上学,快到黄金大队队部时,手脚都冻麻木了。由于长期被大小拖拉机轮胎碾压啃刨,机耕道路面崎岖坑洼,一疏神,“叭叽”摔倒地上,两眼一黑,头脑空白,好半天才缓过气来,右眼角鼓起一个鸽子蛋大的青头儿包,一个月时间才慢慢消退。那时,心里真恨死了这段上学路!

 

四十年前我走过的上学路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