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白江新闻:愿快铁架起中非之间的桥梁(4)

发布时间:2018-10-31 00:18   来源: 成都新闻网  Tag:
新闻导读:愿快铁架起中非之间的桥梁(4)由成都新闻网采编:随着父母渐渐年迈,我回到了青白江这片故土。当我重新来到这座城市的时候,觉得眼前的一切都是那么陌生。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风景如...

  随着父母渐渐年迈,我回到了青白江这片故土。当我重新来到这座城市的时候,觉得眼前的一切都是那么陌生。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风景如画的生态湿地公园,没有了昔日高耸的烟囱和浓浓的黑烟,这是我从小生活的地方吗?我沿着每一条街走,深深呼吸故土的空气,干净的街道、美丽的绿化,甚至连小小的井盖都被装饰了一番……不知不觉中,我来到了以前最爱去的地方——文体公园所在地,但那里早已变了样。图书馆去哪里了?

 

  原来,随着国家对公共文化事业的愈加重视,2016年11月,几经波折的青白江区图书馆终于“破茧成蝶”,搬到了区文体中心的新址。在这里,我第一次认真了解了区图书馆的前世今生。

 

  1962年,区里的图书借阅工作由区文化馆负责,当年的藏书仅有6000册;直到1983年,区图书馆才正式建立。当时的馆舍面积仅有600平方米,房子也颇为老旧。虽然环境艰苦,但爱读书的人特别多,你借我还,两三个管理员在借书台前忙得没时间坐下来休息。遇见书有破损,工作人员就用糨糊、信纸、剪刀修补。直到2002年7月,区图书馆才告别了低矮潮湿的危房,搬进了文体公园。

 

  如今,这一个我儿时向往的乐园,已经成长为了国家一级图书馆,面积更是扩大到了9500平方米,藏书量达到30万册,更有上百种的期刊和数十种报纸。如今的图书馆,从传统模式变为全开放、大开间、无间隔的“模数式”布局。作为青白江文献信息的中心,集大众化、数字化于一身的现代化公共图书馆,不仅在服务方式上实行“全面开放、免证进馆”,面向所有市民开放,并且和全市其余20座图书馆开通了“通借通还”。

 

愿快铁架起中非之间的桥梁(4)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