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白江新闻:【评论】如何“感恩改革开放”(5)

发布时间:2018-11-21 08:04   来源: 成都新闻网  Tag:
新闻导读:【评论】如何“感恩改革开放”(5)由成都新闻网采编:人和乡位于青白江边缘山区,经济基础较为薄弱,为了创新发展、振兴全村,依据其山多林广、植被繁茂的特点,人和乡瞄准西部一流的山地运动休闲及养...

  人和乡位于青白江边缘山区,经济基础较为薄弱,为了创新发展、振兴全村,依据其山多林广、植被繁茂的特点,人和乡瞄准“西部一流的山地运动休闲及养生度假生态旅游目的地”目标定位进行建设,着重发展生态农业和养生度假产业。如何因地制宜推动乡村振兴?近日,来自省上的3位专家分别给出了中肯的建议。

 

  盘活僵化资源

 

  四川大学教授、四川大学锦城学院工商管理学院院长左仁淑

 

  村上存在房屋、集体建设用地、人力等资源闲置的问题,如何将这些僵化资源盘活?要解决这个问题,村上需要有一个完整全面的顶层设计,从全局把控、整体统筹规划。在规划中将闲置的林盘、房屋、土地等资源进行合理安排、灵活运用,建设成观光景点、客栈住宿、康养休闲等场所,最大程度挖掘各种资源的内在特色;对于闲置的劳动力,应为他们提供专业的理论知识、技能技术、人力资源等方面的培训,将过去传统的农民培养成适配新变化新发展的职业农民,培育一批懂农业技术、懂经营管理、懂村政建设和发展的新农民。

 

  农业依旧是根本

 

  四川省委党校经济学部副主任、副教授袁威

 

  乡村振兴,需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而第一产业——农业是根本,如何将农业的根基筑牢是部分村干部的心病。许多地方为了推动乡村旅游,侧重第三产业的发展,全然不顾第一产业,这种做法无异于自断根基;实际上,农业才是乡村的灵魂和核心、是乡村振兴的支点。他指出,人和乡可以培育川字号特色农产品,将产品做精、做深;打造特色产业园,让产品规模化、标准化,将农产品变成旅游消费品;还可以依托中欧班列(成都),将精品农副产品出口到国外,既能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农业品质,又能增加本村声誉,吸引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

 

  厚植生态本底

 

  四川省农科院农业信息与农村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朱人杰

 

【评论】如何“感恩改革开放”(5)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