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导读: 主题: 一家三口在家吃粉,母女俩先后身亡……这样的食物不要吃由成都新闻网采编:一家三口在家吃粉,母女俩先后身亡……这样的食物不要吃,广而告之,青白江论坛,青白江在线...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青白江社区。
据楚天都市报报道,贵州从江县杨先生一家,近两年都在广东河源做零工。10月开始,杨先生一家在河源市东源县半江镇,为雇主家上山砍竹子。
因为交通不便,所以他们经常会一次性买几天的食物囤着。
10月23日,小女儿吃了河粉后身体开始出现不适症状。两夫妇把孩子送往医院抢救,最终抢救无效死亡。

10月24日,杨先生和其妻子也出现了头晕、呕吐的症状。在当地治疗没有好转后,又转到河源市人民医院治疗。
可惜,杨先生的妻子最终抢救无效死亡,杨先生接受抢救后,已转入普通病房。
相关部门取样检测后认为
这是一起食用变质食物引起
米酵菌酸中毒事件
↓↓↓

米酵菌酸是由椰毒假单胞菌属酵米面亚种产生的一种可以引起食物中毒的毒素。
米酵菌酸耐热性很强,120℃高温处理一小时仍可保持毒性。
日前,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消费提醒称
慎防椰酵假单胞菌食物中毒
这类细菌酷爱在米线、粉条中繁殖
致命的毒菌到底是怎么回事?

食品如果储存环境不当或者储存时间过长,很容易导致椰酵假单胞菌繁殖,从而产生“米酵菌毒素”,引起食物中毒。
椰酵假单胞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发病急,潜伏期一般为30分钟-12小时,少数长达1-2天。
主要表现为:
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轻微腹泻、头晕、全身无力;
重者出现黄疸、肝肿大、皮下出血、呕血、血尿、少尿、意识不清、烦燥不安、惊厥、抽搐、休克甚至死亡,一般无发热;
该食物中毒无特效解毒药物,病后恢复情况与食摄入的毒素的量有关。
如果怀疑发生疑似中毒,必须要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品,尽快催吐,排出胃内容物,以减少毒素的吸收和对机体的损伤;并及时送医院救治,对症治疗。
致命的毒菌藏在这些地方!

这三类食品如果被环境中的微生物污染,容易发生椰酵假单胞菌中毒:
一是谷类发酵制品,如发酵玉米面、糯玉米汤圆粉、玉米淀粉、发酵糯小米、吊浆粑、糍粑、醋凉粉等;
二是变质银耳、木耳;
三是薯类制品,如马铃薯粉条、甘薯面、山芋淀粉等。
大家在进食这些食品的时候,一旦发现有酸败味、霉变味或其他异味,就应该立马放弃。
“三招”教你轻松防中毒
家庭如何防止椰酵假单胞菌中毒?掌握以下“三招”:
1、不要久存
对于购买的谷类发酵制品,但凡贮存不当或贮存过久就会导致毒素产生概率飙升,即使加热食用也不见得能完全杜绝食物中毒,所以建议在购买当天就吃完。
2、木耳不宜泡发过久

吃木耳前应反复清洗,使用干净的容器和水泡发,热水会缩短发泡时间,用这个方法只需3~4个小时就可将木耳发泡好,加点盐,浸泡半小时就可以让木耳快速变软。
但一次不宜泡发过多也不宜泡发时间过长,泡发好后要及时食用;如需过夜,应放在冰箱冷藏室;如果发现木耳片发黏、软、无韧性或有异味,一定要丢弃。
3、不使用霉变原料
如果喜欢自制谷类发酵食品,务必不使用霉变玉米等原料;谷类浸泡时要勤换水,保持卫生、无异味;磨浆后及时晾晒或烘干成粉;贮藏环境要通风防潮,不要直接接触土壤,以防污染。

米粉、河粉、红薯粉,本身是一类大家经常吃的食物,储存得当,是不会有危险的。
但是只要变味儿了,千万不要心疼钱,直接丢掉,不要食用!
来源:楚天都市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