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今年冬令进补,明年三春打虎”,这一谚语流传已久。冬天是一年四季中保养、积蓄的最佳时机。但冬补虽好,不能盲目,不是乱补。
区人民医院临床营养师张银萍提醒,冬至进补有“四忌”,一忌盲目跟风,二忌虚实不分,三忌慕名进补,四忌无病进补。进补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食补、二是药补。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食补在冬季调养中尤为重要。冬至时节进行食补,饮食宜多样,谷、果、肉、蔬要合理搭配,适当选用高钙食品。与此同时,冬至到小寒、大寒期间是一年中最冷的时段,更要注意防寒保暖,以防感冒、支气管等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张银萍表示,冬至进补时间的选择因人而异。患有慢性疾病又属于阳虚体质的人需长时间进补,可从立冬开始直至立春;体质一般而不需大补的人,可在三九天集中进补。因此,民间早就有“夏补三伏、冬补三九”的说法。每周二上午,区人民医院营养科门诊免挂号费,欢迎市民前来健康咨询。
推荐食物:
萝卜:民间有言:“冬至萝卜夏至姜,适时进食无病痛。”又说:“冬季萝卜赛过小人参。”所以冬至吃萝卜最滋补,在冬至夜,正适合炖上一锅热乎乎的萝卜排骨汤,补充营养,滋补身体,又能增强抗寒能力。
羊肉:羊肉味甘性温,有补肾壮阳的作用,历来作为补阳佳品,是冬至进补的重要食物之一。羊肉的热量高于牛肉,铁的含量又是猪肉的6倍,对造血有显著功效,寒冬常吃羊肉可益气补虚,补血助阳,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御寒能力。但羊肉属大热之品,凡有发热、牙痛、口舌生疮、吐黄痰等上火症状者都不宜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