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白江新闻:红锋村“摘帽”记

发布时间:2019-01-28 07:17   来源: 成都新闻网  Tag:
新闻导读:红锋村“摘帽”记由成都新闻网采编:2019-01-15 19:11| 发布者: 区新闻中心 | 原作者: 高雪 摘要: 村上的党员干部不晓得贪了我们多少钱,我们老百姓都被蒙在鼓里2015年,红阳街道红锋村连续发生少数党员干部违法违纪事件,在群众中造成了...
2019-01-15 19:11| 发布者: 区新闻中心 | 原作者: 高雪

摘要:


  “村上的党员干部不晓得贪了我们多少钱,我们老百姓都被蒙在鼓里……”2015年,红阳街道红锋村连续发生少数党员干部违法违纪事件,在群众中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红锋村也因此被列为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

  为实现后进村的转化升级,红锋村新一届党委班子通过抓好班子建设、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办好为民实事等一系列实实在在举措,全面开展整顿提升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如今,村级各项工作步入正轨,摘掉了软弱涣散的帽子。

  对症下药除病灶

  如何摘掉“软弱涣散”这顶帽子,新一届党委班子下起了真功夫。2017年,红锋村党委书记谢志美上任伊始,便和新的村“两委”班子谈心谈话:“失去的信任我们得重新建立,丢掉的荣誉我们也得赢回来,现在面临的压力就是我们的动力,只要大家齐心协力,软弱涣散的帽子我们迟早会摘掉……”谢志美给大家打气的同时,也不断提醒班子成员严格要求自己,引以为戒,踏实工作。

  对症方能下药。当时红锋村党委主要存在党员干部管理长效机制不健全、党员干部法制观念淡薄和依法行政能力不足的问题。

  针对这一情况,在红阳街道党工委的组织领导下,红锋村成立了软弱涣散整顿领导小组,并多次召开关于部分党员干部违纪事件的专题剖析会,查原因、找问题,建立软弱涣散党组织问题台账,定期组织党员干部学习党内相关法律法规和农村党风廉政典型案例学习讨论会,强化党员干部廉政意识和党性认识;同时,规范党组织议事规则,对村党委干部工作职责进行调整和明确;完善长效管理机制,制定村干部、生产组长、党小组长、党员考核等制度;完善《红锋村财务管理制度》《红锋村村干部廉洁自律制度》《红锋村民主监督制度》等规章制度,规范村“两委”办事秩序和日常纪律。此外,及时公开党务、村务、财务等情况,让群众一目了然,让村民参与到管理中来。村里各项重大事情,都会经村民代表大会、村民议事会表决通过后才实施。

  经过一系列针对性的集中整顿,红锋村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村“两委”班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为搞好红锋村的各项工作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证。

  为民办事暖心窝

  “只有我们真心实意为老百姓做了实事,他们才能信任我们……”新的党委班子成立不久,谢志美就带领党员干部,深入村组和农户家中,听取村民意见建议,掌握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为困难群众制定帮扶方案。

  早年新村部搬迁到红阳弥牟农业片站,村民到村上办事的主要道路双红路蔡家庙段路面坑洼不平,下雨泥宁不堪,村民常常摔倒,怨声载道。由于当时村上的集体资金不足,谢志美多方奔走协调,从上级部门争取到8万元,终于解决了多年来村民的出行难问题。2018年红锋村党委又积极争取到市上三美示范村建设资金,把党群活动中心前面坑坑洼洼的碎石坝子打成了水泥面,方便群众开展各种活动。

  红锋村紧邻主城区,“咱们村的位置可以说是青白江乡村形象的一个窗口,必须打造好。”谢志美如是说,为不断提升村容村貌,2018年,谢志美通过多方协调,将红锋村10组张家院子纳入“百村容貌”治理项目,将其打造为新农村面貌的新典范。绿竹掩映、白墙青瓦、民风廊、文化廊……乡村美景与文化营造相得益彰。“我们村里现在比城市生活还巴适!”谈起村里的变化,村民们纷纷竖起大拇指。

  如今,红锋村的党风、政风、民风逐步提升,人民群众文明素质逐步增强,老百姓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村民都说:“村上办事,我们放心。”

 

自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红锋村“摘帽”记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