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羊新闻:“一寸不让”,才能释放制度能量

发布时间:2017-11-17 21:49   来源: 成都新闻网  Tag:
新闻导读:“一寸不让”,才能释放制度能量由成都新闻网采编:一个节点一个节点抓,一年接着一年干,树立的是制度权威,释放的是纪律能量,带动的是作风转变,塑造的是廉政...

摘要:一个节点一个节点抓,一年接着一年干,树立的是制度权威,释放的是纪律能量,带动的是作风转变,塑造的是廉政文化。

党的十九大对全面从严治党作出的部署,清楚表明“一刻不放松,半步不能退”的坚决态度。不少党员干部说,“寸土必争”“一寸不让”,是过去五年正风肃纪与反腐败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的重要经验,也是保持态势、固化成果的重要一招。实践证明,树立制度权威,释放制度能量,最管用的就是“不松”“不让”“不退”。

鉴之以往,教训不少。为什么多年就是解决不好组织涣散、纪律松弛问题?是因为有的地方总是在制度安排上预留“后门”——“原则上不准”“一般来说不办”,听起来好像没毛病,却从这种弹性表述中看出有空可钻。为什么多年来就是解决不了执行纪律“高高举起、轻轻放下”的现象,是因为一些人总是过不了人情关,纪律和原则被悄悄边缘化了。

“会哭的孩子有奶喝”、“能闹的干部机会多”、“胆大的官员好处多”、“打擦边球的领导本事大”。在不少地方,含含糊糊的规定和束之高阁的纪律,把一些大大小小的官员惯得不知敬畏、没有规矩。

“一寸不让”必须是落地带响的具体行动。公务用餐有标准,超标了自己必须拿钱补交;不得公款旅游,违反了要一分不少把钱退回来;长期占用公车即刻收回来,占用公房马上退出来;不得滥发奖金补贴,一旦发现,当事人和负有领导责任的同志必须承担责任,违纪必须处分,不能用“为大家着想”当遁词……原则问题上,必须公私分明,毫厘“不让”。

“一寸不让”必须体现为严肃的组织措施。报道说,五年以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18.9万起,处理党员干部25.6万人。常说的“对事不对人”,是一种善意规劝和批评;但在制度、在纪律面前,恐怕既要对事也要对人,不能见到人头就“让一寸”,看到熟人就“退回去”;以致有违规违纪之事,却不愿追究责任主体。五年处理25.6万名党员干部,堪称问责大风暴。试想,没有重典整饬,没有严厉问责,公款吃喝、旅游、送礼等不正之风,管得住、治得了吗?

“一寸不让”,才能释放制度能量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