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羊新闻:使命,复兴的道路开启新征程——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思考(下)(6)

发布时间:2017-12-07 12:31   来源: 成都新闻网  Tag:
新闻导读:使命,复兴的道路开启新征程——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思考(下)(6)由成都新闻网采编:被称为严谨得让人头疼的未来学家里夫金,在解释为什么中国可以引领下一次全球变革浪潮时,除了说到中国领导层的战略眼光和重大决心,特别强调中国...

 被称为“严谨得让人头疼”的未来学家里夫金,在解释为什么中国“可以引领下一次全球变革浪潮”时,除了说到中国领导层的战略眼光和重大决心,特别强调“中国还有一些独有的特色,使它具备引领这个趋势的能力”。因为“迎接变革所需要的大量基础设施建设、交通物流、新能源的推广、数字化的生态互联网建设等等,都不是依靠一个个公司单打独斗完成的,国家力量扮演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西方国家对此“力不从心”,而中国则“以非常快的速度进行了发展”,“这些足以成为下一轮全球变革不可或缺的优势”。“天眼”探空,“蛟龙”探海,“嫦娥”探月……英国广播公司的一篇报道详细描述了“中国的科学革命”,一开始就惊叹“中国正在把科学‘超大化’”。而“超大化”科学的背后,正是“国家体制”的超大型支撑。

 “抓住了就是机遇,抓不住就是挑战”,在过去5年里,哪个国家能像中国这样,执政党的总书记亲自抓科技创新,告诫全党“如果科技创新搞不上去,发展动力就不可能实现转换,我们在全球经济竞争中就会处于下风”,拿出“国家力量”在全社会掀起创新浪潮?2016年,中国的科技经费投入保持世界第二,与位列首位的美国差距正逐步缩小。试想,没有国家在资金支持、人才培养、建设国家实验室、重大项目协同攻关等方面的统筹设计,没有国家对量子计算、超级电脑等短期看不到商业价值和盈利模式的基础科技的投入,怎么可能推动一些领域的科技创新取得突破性进步、实现跨越式发展?没有对基础设施建设、交通物流、新能源推广等的重金投入,没有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配套设施的系统性支持,以及背后的国家实力支撑,中国互联网公司又怎么可能勇猛精进地开拓出一个又一个的应用场景,创造出“让硅谷急于复制的中国商业模式”?正是在党的领导下用足了制度优势,中国才能运筹帷幄步步为营,成为全球新浪潮的引领者。

使命,复兴的道路开启新征程——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思考(下)(6)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