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羊新闻:新时代如何有效克服消极腐败危险(2)

发布时间:2018-05-20 22:26   来源: 成都新闻网  Tag:
新闻导读:新时代如何有效克服消极腐败危险(2)由成都新闻网采编:从理论上说,消极腐败现象可以理解为消极现象和腐败现象,其中不仅包含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等作风问题,表现为漠视群众利益、...

从理论上说,消极腐败现象可以理解为消极现象和腐败现象,其中不仅包含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等作风问题,表现为漠视群众利益、庸政懒政怠政、追求个人享受等现象;还涵盖腐化变质、滥用公权力谋取私人利益等违法犯罪行为。腐败本身就是最严重的消极现象。如果任由消极现象滋生蔓延,就会丧失革命精神、蜕化变质,滑向腐败堕落的深渊。人民群众最痛恨各种消极腐败和特权现象,这些现象对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最具杀伤力。因此,消极腐败现象严重侵蚀党的健康肌体,影响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动摇党的执政基础。认识消极腐败危险产生的根源,有助于我们更好把握党的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规律。消极腐败现象产生的原因很多,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方面。

一些党员干部放松改造主观世界。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始终保持惩贪治腐的高压态势,不敢腐的震慑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但一些党员干部还存在思想放松、精神懈怠的问题。比如,顶风违纪的侥幸心理依然存在;对消极腐败危险认识不足,认为只有贪污受贿才属于腐败行为,吃点、喝点、玩点、用点算不上什么大问题;无利不想为、懦怯不敢为、居功不愿为,满足于不贪不占、不犯错误,走向了消极保平安的极端。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如果没有为党尽责、为民立功的追求,丧失了理想信念和党性原则,就会漠视群众疾苦,离消极腐败也就不远了。

外部环境的不良影响仍然存在。党员干部并不是生活在真空环境里,一些消极的社会现象对少数党员干部仍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们沾染上外界灰尘和不良习气,又反过来污染周边政治生态,把庸俗的人情关系、江湖做派凌驾于党纪国法之上,拉关系、走后门,贪小利、坏规矩。那些发生了腐败问题的党员干部,把商品交换原则引入政治生活和公务活动中,搞权钱交易、人情交易、互惠交易,搞优亲厚友、利益输送、徇私枉法,最终在腐败的泥潭中越陷越深。

新时代如何有效克服消极腐败危险(2)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