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羊新闻:【博论】批评,使人更强

发布时间:2018-07-17 21:30   来源: 成都新闻网  Tag:
新闻导读:【博论】批评,使人更强由成都新闻网采编:都知道“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没有人吃药而不觉得苦,正像没有人天生就喜欢被批评,人性如此。...

摘要:都知道“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没有人吃药而不觉得苦,正像没有人天生就喜欢被批评,人性如此。所以,如何对待批评历来是人生一大课题。

(原标题:批评,使人更强)

​有人说,现在领导干部不好当。干得不出色,干部群众会批评;干得有成绩,还是会有人不满意。特别是,在媒体高度关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形势下,网上网下,舆论如风,有些尖锐批评给当事人带来很大精神压力。这是实情,也确是领导干部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

都知道“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没有人吃药而不觉得苦,正像没有人天生就喜欢被批评,人性如此。所以,如何对待批评历来是人生一大课题。

有句古语对领导干部来说应该很受用,云:“为政者,每人而悦之,日亦不足矣。”其一,主政一个方面工作,无论怎样努力,很难在所有方面都做到完美,很难让所有人都满意。其二,干工作就可能引起矛盾、触动利益,不可能做到每人“悦之”。怕得罪人,就没办法处理问题、开展工作。

其实,还应该有第三层意思,就是谁都不想得罪的话,恐怕要得罪更多人;想绕开矛盾,更多矛盾迟早还是要暴露出来;想当“和事佬”,结果里外都招致是非。这种四面讨好、不想担责、不愿出力的干部,老百姓心知肚明,常常给出类似“占着茅坑”之类的尖锐批评。其实,看似深谙“明哲保身”的人,真的出了事,也躲不了问责。

从全面从严治党的角度看,批评的制度化、常态化、规范化,是一项必要的建设。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让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习惯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从这里切入,理解批评的价值可能另有一重境界。

【博论】批评,使人更强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