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羊新闻:铲除“选择性反腐”的土壤

发布时间:2018-08-11 23:22   来源: 成都新闻网  Tag:
新闻导读:铲除“选择性反腐”的土壤由成都新闻网采编:社会上对“选择性反腐”的疑虑不断被坐实,必将严重损伤反腐败斗争的严肃性、权威性和公信力,通过反腐败实现...

摘要:社会上对“选择性反腐”的疑虑不断被坐实,必将严重损伤反腐败斗争的严肃性、权威性和公信力,通过反腐败实现澄清吏治、夯实法治的目标,也必将大打折扣。

如果“选择性反腐”之事日见其多,社会上对“选择性反腐”的疑虑不断被坐实,必将严重损伤反腐败斗争的严肃性、权威性和公信力,通过反腐败实现澄清吏治、夯实法治的目标,也必将大打折扣。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原院长王天朝,为他人在医院基础工程建设、医疗设备采购、医生岗位调整等方面谋取利益,收受贿赂共计3500万元以及价值8000余万元的房产100套、停车位100个。据报道,早在2010年左右,监察机关就已经掌握了王天朝涉嫌受贿的线索,并将相关材料上报纪委,但王天朝并未受到查处,也没有停止贪贿行为,直到5年后才中箭落马。

5年前,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原院长和第三人民医院原院长因受贿相继被查,行贿者同时供出了王天朝,结果前面两名院长都被法办,王天朝却毫发未损,安然无恙。王天朝5年前免于查处的故事,是“选择性反腐”的一个典型样本。较长一段时间来,有人对反腐败斗争的公正性和公信力提出质疑,认为反腐败存在着某种“选择性”,纪检部门、检察机关查谁不查谁、查到什么程度、要不要进入司法程序等等,都有一些成文或不成文的规矩和讲究。按照这种说法,虽然不能说被查处的贪官中一定有被冤枉者,但一定有贪官原本已经露出了马脚,甚至贪贿事实已被纪检部门、检察机关掌握,因“上面”有人或其他特殊缘由而被保了下来,继续为官做宰甚至步步高升。

上述质疑到底能否成立?“选择性反腐”是否曾是一种真实的存在?5年前云南省查处二院原院长、三院原院长等一批医界官员,刮起一场医院反腐风暴,而对一院院长王天朝进行“选择性保护”,“选择性反腐”的逻辑在此得到充分体现。据知情者分析,当年王天朝是时任云南省委书记白恩培的心腹,专门组建医疗队为白服务,被视为白的“大管家”,王天朝能够被保下来,十有八九是白恩培在背后起的作用。除此之外,重庆市原副市长、公安局长王立军,当年利用职权掌握了重庆市原副市长谭栖伟、北碚区原区长雷政富等官员涉嫌贪腐的证据,但王立军并未将这些证据交给纪检部门或检察机关,而是答应这些官员替他们保密,其目的是要在关键时候拿出来要挟他们,这也是“选择性反腐”的一个经典案例。

铲除“选择性反腐”的土壤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