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羊新闻:深度关注丨极端天气凸显气候变化威胁(2)

发布时间:2021-07-22 22:20   来源: 成都新闻网  Tag:
新闻导读:深度关注丨极端天气凸显气候变化威胁(2)由成都新闻网采编:在天气预报中,暴雨预报被公认为世界性难题。发达国家的暴雨预报准确率大概是在20%到25%之间,我国相比于其他在预报方面比较发达的国家,山地和丘陵...

在天气预报中,暴雨预报被公认为世界性难题。“发达国家的暴雨预报准确率大概是在20%到25%之间,我国相比于其他在预报方面比较发达的国家,山地和丘陵较多,地形更复杂,地理环境也比较复杂,所以预报难度更大。”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马学款表示。

当前,我国24小时台风路径预报误差已缩小至70公里左右,24小时晴雨预报准确率达到88%,24小时暴雨预报准确率在20%左右,短时临近的暴雨预警准确率已提高到89%,暴雨预报准确率与世界强国处于同一水平。此外,现代卫星、雷达等高科技手段的加入,以及现代超级计算机的应用也让天气预报的准确性大大提升。

面对各地应对极端天气时暴露出的短板,水利部水旱灾害防御司技术信息处处长王为坦言,从预警预报的角度看,北方一些江河源短流急,洪水预见期短,实测资料缺乏,预报能力不足;山洪灾害和中小河流洪水监测预报水平也有待提升。从调度的角度看,部分江河和水工程的防洪调度方案、超标洪水防御预案、水库汛期调度运用计划等不够完善;大多数流域水工程防灾联合调度仍处在探索阶段,统筹防洪、供水、生态、发电、航运等多目标的调度机制还不够完善,调度的信息化、智慧化程度有待提高。

“此外,一些流域多年未发生大洪水,少数干部群众对暴雨洪水的致灾性认识不足,缺乏防汛抗洪实战经验,防灾避险意识和能力有待增强。”王为指出。

目前,我国已初步建成了较为完善的水文监测预报预警业务体系,为国家防汛抗旱减灾指挥决策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而极端性暴雨和明显强对流天气涉及的地区,正面临公共安全体系的大考,应考重点无疑是补好本地区的防灾短板——哪里有薄弱环节或安全漏洞,哪里就容易发生突发情况。

另一方面,针对极端天气的预警预报,预警部门也应通过微信、微博、短信等不同渠道,确保预警信息及时准确送达,面向公众发布相关防灾避险科普内容。

未雨绸缪、加强预警、严阵以待,方能更好地应对极端天气,降低气候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李云舒 柴雅欣)

深度关注丨极端天气凸显气候变化威胁(2)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