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汶川县映秀镇漩口中学地震遗址上,矗立着一座汉白玉时钟雕塑。破碎的表盘上,时间定格在2008年5月12日下午2时28分。
13年前,一场特大地震令人猝不及防。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人民生命财产遭受巨大损失。然而,大地震使山川崩裂、河流改道,却无法撼动中华民族的精神坐标——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临危不惧、迎难而上,铸就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夺取了抗震救灾的最终胜利。
汶川地震后的13年间,青海玉树、四川芦山等地又先后发生了多次特大地震。每一次危难时刻,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就会彰显出强大的精神力量,向世人昭示:中华民族历史上经历过很多磨难,但从来没有被压垮过,而是愈挫愈勇,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
万众一心 众志成城
“5·12”汶川特大地震映秀震中纪念馆内,一张村干部振臂高呼的照片,吸引了众多参观者驻足。照片的主人公是汶川县原银杏乡沙坪关村党支部书记龙德强。
“是共产党员的,跟我来!”这是龙德强得知妻子和兄嫂在地震中遇难消息后,强忍悲痛说的一句话。随后,在党员干部和民兵的带领下,全村500多名幸存者及时从时刻面临死亡威胁的“孤岛”转移出来。
大灾大难面前,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党中央总揽全局、审时度势,建立上下贯通、军地协调、全民动员、区域协作的工作机制,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展开了气壮山河的生命大救援。各级党委和政府贯彻落实党中央指示要求,迅速行动,协同并进。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专业救援队、民兵预备役和医疗人员等救援力量争分夺秒赶赴灾区,全力展开抢险救灾、抢救生命、救治伤员行动。
灾难来临的瞬间,有人选择把生的希望留给他人、把死的威胁留给自己。在都江堰河边的一片民宅废墟上,一位母亲给怀里的孩子留下临终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映秀镇小学倒塌的教学楼里,教师张米亚用双臂紧紧护住两个孩子,宛如一只展翅欲飞的雄鹰,用生命演绎了他生前经常哼唱的歌词“摘下我的翅膀,送给你飞翔”。
山东莒县一群农家汉子,带着38箱矿泉水、50公斤山东煎饼从老家出发,挤着一辆农用三轮车赶赴灾区做志愿者;“唐山十三义士”再次集结,仅在北川一地,就直接抢救出伤员23人;江苏南京一位拾荒老人,将多年积攒的零钱兑换成一张百元现钞捐出;在许多城市,排队献血的人们甚至将交通堵塞。“四川,雄起!”“我们都是汶川人!”大江南北,长城内外,这些口号成为中国人共同的呐喊。
震后仅一个月,党中央一声号召,19个省市“一对一”援建重灾县。30多万来自全国各地的援建大军奔赴地震灾区,近百万志愿者自发前来,灾区成了建设战场。“把江油建成‘中原第一县’”“都江堰就是上海的第20个区”——相距遥远的两地,从此心手相连。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灾难面前,中华民族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凝结成坚如磐石、牢不可破的命运共同体。这种精神与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相结合,迸发出更加强劲的力量。
2009年2月,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2008年度人物”评选揭晓——特别奖授予全体“中国人”。颁奖词写道,2008年的中国经历了太多悲怆和喜悦,在抗震救灾等事件中,“中国人民用坚韧、勇敢、智慧向中国和世界交出了满意的答卷”。
不畏艰险 百折不挠
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处于震中地带的茂县与外界通信中断、道路阻绝。救援部队曾6次派遣直升机,都因天气恶劣无法降落,空降兵成为进入“孤岛”了解灾情的最后希望。
这是一场无气象资料、无指挥引导、无地面标识的“三无”空降。茂县为高山峡谷地形,空降兵必须在5000米以上的高度跳伞,无异于生死“盲跳”。“当时唯一知道的,就是不知道会有多大风险。”时为空降引导队士官的李玉山回忆。
2008年5月14日12时25分,队长李振波带领另外14名突击队员,身背小型卫星通信站、超短波电台,从5000米高空一跃而下。2小时40分钟后,茂县灾情第一次传了出来。
与此同时,成都军区某红军师数百名官兵组成的救援队,把绳子绑在身上相互牵拉着,从悬崖峭壁上开辟通道,迅速赶到茂县。
面对特大地震灾害的严峻考验,中国人泰山压顶不弯腰。人们不会忘记,14万多名人民子弟兵奋不顾身、舍生忘死,哪里灾情危急就向哪里冲去,哪里有生死考验就向哪里挺进;在灾区倒塌的幼儿园废墟里,幸存的孩子们用歌声相互鼓励,对抗饥饿与疼痛;救灾帐篷里,学生借着微弱的灯光专注地读书;灾区的党员干部和群众,不等不靠,积极展开自救互救,许多人刚从废墟里被解救出来,强忍失去亲人的悲痛,来不及擦去眼中的泪水,就投入到抢险救人的行列。
废墟上挺起不屈的脊梁,不畏艰险、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流淌在亿万中华儿女的血液中。
在最初的生命救援结束后,人们立即着手解决另一个重大问题:灾后重建。
“有手有脚有条命,天大的困难能战胜”“出自己的力,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情自己干”——这是两幅悬挂在青川县原黄坪乡枣树村的标语。面对被摧毁的家园,灾区人民自力更生、自立自强、感恩奋进,用勤劳的双手创造美好的未来。
枣树村村民石光武,是位失去右手的残疾人。震后第二个月,石光武和聋哑的妻子便开始自己动手重建房屋。“虽然政府肯定会帮我们,但我们自己也要努力。只要有手有脚有条命,再大的困难也无所谓。”石光武说。被石光武感染的村民们纷纷投入到重建家园的战斗中,枣树村成了青川县最早建成永久性住房的村。
德阳市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地震中汉旺厂区308名职工和家属遇难,70%的厂房垮塌,直接经济损失达27亿元。震后的东汽人擦干眼泪,充分发扬坚韧不拔、攻坚克难的大无畏精神,迅速投入灾后生产恢复和重建。到现在,东汽已发展为全国最大的发电设备制造企业之一,建立了行业领先的技术研发平台,产业涵盖燃煤、核能、燃气、节能环保发电等多个领域。
如今,在汶川映秀镇,已经建成的都汶高速公路,犹如黑色的巨龙穿越崇山峻岭,当年满目疮痍的小镇,已成功转型为旅游小镇。灾后恢复重建发展取得显著成就,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坚强有力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以人为本 尊重科学
汶川地震发生后,党中央明确提出:“人的生命高于一切,救人是重中之重,要全力以赴抓紧时间救人,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尽百倍努力。”
人民子弟兵、白衣天使、专业救援队、志愿者,不同人群汇聚灾区,谱写了一曲用生命拯救生命的壮歌。一个个在塌楼中艰难接近生命的身影,一双双托举担架送伤员上车的大手,一张张疲极困极酣睡在乱石中的憔悴容颜。即使过了“黄金72小时”他们也绝不放弃,76小时、98小时、154小时、甚至196小时,奋力搜寻生命迹象,不断从死神手中夺回一个个鲜活的生命。
人民的生命重于一切,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从气壮山河的生死营救,到举国动员的灾后重建,始终贯穿着以人为本的主线,始终体现着中国共产党对生命的尊重和关怀。
汶川大地震,让人们领受了自然的威力,也看到了科技的力量。航空侦测、遥感卫星、电子生命探测仪,救援过程中,一系列高科技派上用场。
在恢复重建阶段,参与援建的各省区市都把做好科学规划作为重建工作的重中之重,因地制宜实行“一村一策”。汶川县水磨镇震前是当地工业重心,集中了30多家高耗能高污染企业。重建中,对口援建的广东佛山和当地党委、政府痛下决心搬离污染企业,打造出具有浓郁羌族风韵的“生态旅游小镇”,被联合国誉为“灾后重建的灯塔”。
尊重科学,运用科学,我们才有了“与时间死神赛跑”的勇气,才有了“将损失降到最低”的底气,才有了灾后重建的科学谋划。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不断深化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提升防震减灾能力。2018年4月,应急管理部成立,目前已初步形成新时代中国特色应急管理组织体系。
今年5月21日晚9点,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漾濞县发生6.4级地震。次日2时,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发生7.4级地震。两地几乎同时发生地震,时间间隔之短、震级之高,近年罕见。
地震发生后,应急管理系统迅速响应。从漾濞到玛多,从西南山区到雪域高原,从中央到地方,救援行动紧急展开,救援物资迅速到位。高效、有序运转的预警和应急响应系统,在脱贫攻坚、农牧区定居点建设中显著提升的房屋抗震能力,让玛多地震整体呈现灾情重、伤亡轻的特征,无一人死亡。
廉洁青羊 青羊区纪委 青羊区纪委网站 廉洁青羊网站 青羊纪委 青羊纪委网站 青羊区纪委监察局 青羊区纪委官方网站...
廉洁青羊 青羊区纪委 青羊区纪委网站 廉洁青羊网站 青羊纪委 青羊纪委网站 青羊区纪委监察局 青羊区纪委官方网站...
廉洁青羊 青羊区纪委 青羊区纪委网站 廉洁青羊网站 青羊纪委 青羊纪委网站 青羊区纪委监察局 青羊区纪委官方网站...
廉洁青羊 青羊区纪委 青羊区纪委网站 廉洁青羊网站 青羊纪委 青羊纪委网站 青羊区纪委监察局 青羊区纪委官方网站...
廉洁青羊 青羊区纪委 青羊区纪委网站 廉洁青羊网站 青羊纪委 青羊纪委网站 青羊区纪委监察局 青羊区纪委官方网站...
廉洁青羊 青羊区纪委 青羊区纪委网站 廉洁青羊网站 青羊纪委 青羊纪委网站 青羊区纪委监察局 青羊区纪委官方网站...
廉洁青羊 青羊区纪委 青羊区纪委网站 廉洁青羊网站 青羊纪委 青羊纪委网站 青羊区纪委监察局 青羊区纪委官方网站...
廉洁青羊 青羊区纪委 青羊区纪委网站 廉洁青羊网站 青羊纪委 青羊纪委网站 青羊区纪委监察局 青羊区纪委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