予少喜神游墨海。尝历览画史书论。以及百家之风格面貌与各得之见。因性而异地激赏于氤氲含混。水墨交融之画格。如梁楷。米芾。陈继儒。吴石仙。以及近世之傅抱石。张大千。潘天寿等诸公之画风。起初予也不以为然。只随兴之所欲而观玩涵泳。及至捧读《道德经》《南华经》《楞严经》以及《维摩所说经》之后。便乘兴披览诸子百家与袁天罡。刘伯温。金圣叹之著述。不一而足。始知东方文化思想渊源于博大精深中呈现出倏隐忽显之奇妙壮观。天地万物无不被有与无。虚与实。露而藏。包又突。相互交织却又彼此兴替轮回着。俨然一派恍兮惚兮之感。真美不胜收而叹为观止。久而导致予之书画诗文。亦由阳刚而渐入阴柔。究其实质。斯是思想之蜕化演变所致。于是旋反故态。以阴为主阳为辅。虚实并施。方圆兼用。浓淡交错。收放适度。抱推相守。黑白互渗。俟至曼妙而后。才见乾坤去纷若敛。臆气风云动而不摇。山川万物归正其位。和若天倪。纯如婴孩。美之至矣。于是焉遂于画道之中欲图别开生面。以求画天画地画自己之面貌。最终草创出没骨水墨山水之画风。进而聊补画坛之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