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商环境蓝皮书:中西部不断优化提升,东部持续巩固(2)

发布时间:2022-09-07 18:15   来源: 成都新闻网  Tag:
新闻导读:营商环境蓝皮书:中西部不断优化提升,东部持续巩固(2)

分析发现,县市营商环境的优劣与经济实力的强弱成正比,营商环境好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而营商环境欠佳的地区,经济发展也相对落后。经济发达县市要想保持其领先优势,必须要持续抓好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而经济发展不理想的县市要想甩掉落后的帽子,就必须把优化营商环境提上议事日程,下大力气加以推进。

经开区营商环境  与地区“硬实力”“软环境”相关

截至2021年底,我国现存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共230个。蓝皮书通过深入探究国内外营商环境研究现状,结合我国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际情况,建立了经开区营商环境结果性评价体系。该指标体系由产业基础、要素成本、政务环境、开放程度、人才教育、基础设施6项一级指标构成,并在此基础上分解出21个二级指标。本次评价共纳入217家国家级经开区,其他因统计数据缺失未纳入评价范围。

测评结果显示,指数得分前100位的经开区分布在全国24个省份,其中,江苏有21个,浙江17个,山东9个。这些经开区多位于东部沿海、长江经济带等经济发达地区和省会城市,这些地区的“硬实力”和“软环境”均较为理想,对营商环境重视的程度也相对较高。

高新区营商环境评价 更多考虑高新区特色指标

截至2021年底,共有169个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遍布在全国30个省份。为了客观反映国家高新区的营商环境情况,蓝皮书设计了产业基础、要素成本、政务环境、科技创新、人才教育、基础设施共6个二级指标,28项二级指标。测评结果显示,指数得分前100位的国家级高新区分布在28个省份。其中,江苏数量最多,达到17个;广东、山东均有9个。

从地域上看,中部地区有25个,表现较好的指标是要素成本,表现稍差的是政务环境,表明中部地区的政务水平有待提高。西部地区有16个,表现较好的指标是要素成本,表现稍差的是科技创新,表明西部地区的科技创新能力有待提高。

高新区营商环境评价除了考虑产业基础、基础设施等体现经济基础的指标外,会更多地考虑要素成本、科技创新方面更能突出高新区特色的指标。国家高新区作为我国高质量发展的第一方阵,需要顺应新时代发展的要求,进一步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不断优化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