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流新闻:加快构建中电子 G8.6代线产业生态圈

发布时间:2017-09-15 09:40   来源: 成都新闻网  Tag:
新闻导读:加快构建中电子 G8.6代线产业生态圈由成都新闻网采编:今年以来,我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决策部署,按照国家中心城市产业发展大会精神,把培育产业生态作为聚焦聚力“中优”、主动融入“南拓”的现实抓手,抢抓成都与中 电子合...
  今年以来,我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决策部署,按照国家中心城市产业发展大会精神,把培育产业生态作为聚焦聚力“中优”、主动融入“南拓”的现实抓手,抢抓成都与中  电子合作打造千亿级新型电子信息产业生态圈机遇,按照“聚焦大企业、构建产业链、打造产业群、培育生态圈”演进趋势,从产业链自身配套、生产性服务配套、非生产性服务配套、基础设施配套四方面入手,大力促进产业集群、要素集约、人才集聚,突出打造以中电子G8.6代线为核心的电子信息产业生态圈。
  聚焦重点项目 打造产业生态圈
  产业生态圈是指某种产业在某个地域范围内已形成核心的、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和产业可持续发展特征的地域产业多维网络体系,体现了一种新的产业发展模式和一种新的产业布局形式。
  中电子G8.6代线项目总投资280亿元,是近年来成都市最大的电子信息产业化项目,将有力促进我区乃至全市、全省工业制造业技术水平和经济总量提升,带动西南地区信息产业发展。为进一步做大电子信息产业,我区以该项目配套需求为基础,重点围绕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网络安全和新型智慧城市四大产业集群和军民融合产业创新领域,推动产业集群做大做强,构建“4+1新型电子信息产业生态圈”。
  产业生态圈该如何构建?据介绍,我区将坚持把产业链垂直整合作为产业发展方向,瞄准研发设计、专利就地转化、龙头项目上下游配套等制定目标企业招商清单,积极吸引原材料和零组件配套企业集聚,推动产业链式延伸、企业多维协作。目前已引进康宁玻璃基板、南京熊猫SMT生产线、冠石科技等生产服务项目协同发展,打造以中电子为带动的电子信息智能终端产业链,力争到2022年电子信息产业产值超过1500亿元、本地配套率达60%以上。
  优化功能布局 推动产业新城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功能完善是提升投资环境、增强招商竞争力的先决条件,也是奠定产业长远发展的重要举措。产业环境的好坏已越来越影响到产业的发展,为此,我区着眼增强产业与城市融合互动功能,依托中电子项目,以产业新城建设为目标,邀请国际知名机构对18.5平方公里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20平方公里成都芯谷进行产业规划和城市设计,推动单一的生产型园区经济向多功能城市经济转型,同时规划建设怡心湖、杨柳湖两个城市中心,促进城市与产业时序上同步规划、空间上融合布局、功能上产城一体,加快打造集生产、服务、消费为一体的空港产业新城。
  同时,我区正积极引导和支持现有公共服务平台拓展和调整研究方向,鼓励创新机构在电子信息产业多领域开展基础共性研究,提升区域产业配套服务能力,结合产业发展,强化物流、机场等配套设施与产业发展良性互动。并围绕企业生产配套需求,科学精准配套水、电、网络等基础设施。分阶段有序推进产业用地规划建设,按照项目建设进度安排用地指标,保障重大工业项目建设用地需求。
  优化要素供给 培育产业发展动能
  政策保障、产业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物流便利度等产业基础环境要素的供给效率,已引起越来越多企业和优质项目的重视,对工业项目和制造类企业而言尤为如此。我区正聚焦生产配套、要素保障、创新服务、供应链服务等方面的多维需求,大力推动要素供给与产业发展、企业需求有效对接,提升电子信息产业全要素配置效率。目前已建立“一个大项目一个指挥部”工作机制,专门成立中电子8.6代线、成都芯谷项目指挥部,切实推动项目多投快建、投产达效;同时出台专项政策和配套细则,促进产业政策系统集成,激活企业发展动力。
  在创新驱动方面,我区围绕打通校院地协同创新和军民融合创新通道,推进电子科大等8所大学共建天府新区大学科技创新园,加快建设银河·596等三大省级军民融合产业基地,重点支持企业和高校院所深化技术开发、平台共享、成果转化,增强科技服务能力。同时实施人才、企业全环节服务,并丰富融资手段,强化金融供给,深化政银合作和银企合作,引进战略性合作伙伴,拓宽企业贷款渠道和融资平台。

加快构建中电子 G8.6代线产业生态圈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