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流新闻:书写军民深度融合发展“大文章”

发布时间:2017-09-19 15:34   来源: 成都新闻网  Tag:
新闻导读:书写军民深度融合发展“大文章”由成都新闻网采编: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关乎国家安全与发展,是党中央实现中国梦强军梦作出的战略决策,是实现富国与强军相统一的必由之路。 在双流,这场以国之名的战略早已展开画卷,依托区内军工科技...
  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关乎国家安全与发展,是党中央实现中国梦强军梦作出的战略决策,是实现富国与强军相统一的必由之路。 
  在双流,这场以国之名的战略早已展开画卷,依托区内军工科技资源汇聚优势,我区以做优载体、完善机制、创新举措、育强产业为抓手,不断书写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的 “大文章”,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大格局”,走出一条以自主创新为核心、具有双流特色的军民融合发展之路。 
  16日,由市政府主办,区政府和市科技局、市经信委承办的“创业天府 菁蓉汇 双流”军民融合专场活动将在我区举行。届时,来自国内各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的军民融合专家学者、相关企业、创投机构、创新创业载体的代表将围绕“军民融合发展 共建产业新城”这一主题,共话军民融合发展,深化创新交流,推动产业发展,力促创新创业成果转化。 
  做优载体 
  实现军民融合同频共振 
  在《双流制造2015产业发展空间布局图》上,有一块显眼的规划区域,那就是面积约57平方公里的成都双流军民融合产业园,备受瞩目的成都芯谷就位于此地。 
  今年3月,中科院微电子所、北京聚利科技有限公司等6个项目在我区举行集中签约仪式,集体进驻成都芯谷。“集成电路是电子信息产业核心领域,成都芯谷在建设之初就明确了军民融合、产城融合、科技文创融合的三融合建设思路。”区科经局军民融合推进科负责人告诉记者。 
  园区是产业发展的载体。为加快形成军民融合发展新优势,推动军民深度融合向集聚化、集群化、集约化方向发展,结合市军民融合产业发展“1+N”总体布局,聚焦核技术、航空装备、信息安全、集成电路以及智能制造五大领域,我区积极构建“1园1镇3基地”军民融合产业载体,以期形成军民融合全产业链发展体系。目前,中物院银河·596科技园一期建成投用,首批500余名创新创业人才及太赫兹研究中心等12个科研项目全面入驻,正在进行光学元器件中心建设;核动力产业基地基本完成硬件设施的建设,正推进第三代核电装备配套产品研发工作;中电科信息安全产业基地正在开展动工前期准备工作,计划年内动工建设。 
  机制保障 
  构建军民融合交流平台 
  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需要畅通军、企、政、院等多方交流通道,目前我区正积极探索建立统一领导、军地协调、需求对接、资源共享机制。 
  去年12月,西南技术与军民融合产权交易中心战略合作签约仪式举行。作为我区与中物院成都科学技术发展中心、西南联合产权交易所三方共同推进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的重要实践,该中心旨在打造全国性的集军民融合知识产权交易、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与孵化基金融合的综合性服务平台。 
  “西南技术与军民融合产权交易中心的成立,有利于推进军民融合项目早日落地,打通‘军转民’‘民参军’通道。”区科经局军民融合推进科负责人告诉记者,为强化组织保障,我区成立了区委主要领导为组长、区政府主要领导为副组长的军民融合发展推进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我区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战略决策和总体部署,同时区科经局还组建了推进军民融合发展科室,全面对接我区高等院所,以及军民融合项目建设。 
  创新举措 
  全面推进校地深度合作 
  打开双流创新地图不难发现,四川大学、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等科研院所、高校、“国字号”重点实验室已在域内星罗棋布。有着如此丰沛的科教资源“家底”,又该如何变“资源”为创新“资本”? 
  “双银公司于去年10月正式揭牌成立。公司采取‘政府+科研院所’共建共管共受益模式,实行‘公司化独立运作+市场化运营’,是我区乃至全市首个军民融合产业专业孵化器,也是我区在推进军民融合发展方面的一次创新。”区科经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双银公司正逐步聚集银河·596快灵宜食品安全监测技术、大功率LED芯片封装材料、安全应急供氧技术及装备等军民融合项目。 
  与此同时,我区已组建起涵盖全区301家规上工业企业的数据库和131个国防实验室、企业研发中心等组成的科研资源库,电子科技大学科技园、聚源孵化器、天府创客公园等孵化载体全部或部分投运。通过科研院所、高校、企业之间经常性的资源分享对接,寻求科研合作机会,共同推进科研成果项目孵化,实现军校企协同科研、协同开发。 
  育强产业 
  建立军民融合产业集群 
  “你别小瞧小小的芯片,有了它,手机、雷达、Wi-Fi等电子设备才能运转,而化合物半导体砷化镓、氮化镓芯片更是半导体技术中的明珠,是实现高频率、高效率及低噪声的射频核心芯片,是进行高频光纤通信、高频大功率电力转换不可或缺的芯片。”成都海威华芯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海威华芯已建成中国第一条6吋化合物半导体集成电路生产线,基本达到量产,并已为客户提供流片及生产服务。 
  产业发展离不开协作,军民融合产业亦然。为了推动区域内军民融合产业发展,我区推动区域内高精尖军工科研院所、军民融合企业共同组建技术合作“产业联盟”,紧紧围绕区域优势产业,通过选取不同院所(企业)最具竞争力的产业领域为核心,各成员结合自身技术特点,围绕不同核心分工协作,同时积极招商补链组链,推动形成独立成项、分工合作的产业链条。目前已形成军工龙头单位军转民重大项目落户、民参军企业逐步集群、军民融合科技成果加快转化等良好局面。
 

书写军民深度融合发展“大文章”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