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导读:“三降两提” 努力建成城市示范区由成都新闻网采编:我区围绕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的“降低开发强度、降低建筑尺度、降低人口密度,提高产业层次,提升城市品质”,坚持规划引领,抢抓“中优”“南拓”双重叠加机遇,以空港双流为定位,...
我区围绕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的“降低开发强度、降低建筑尺度、降低人口密度,提高产业层次,提升城市品质”,坚持规划引领,抢抓“中优”“南拓”双重叠加机遇,以空港双流为定位,充分体现“蜀风雅韵,大气秀丽,国际时尚”城市风貌为建设目标,重塑城市空间形态,构建疏密有致、独具特色、错落有序的城市界面,努力建成美丽中国典范城市和和谐宜居生活城市的示范区。
发展优势突出
据了解,成都市“中优”范围用地共1264平方公里,我区被纳入“中优”范围用地共172.5平方公里,其中建设用地152.63平方公里,现建成区面积103平方公里(含双流机场)。“我区‘中优’涉及东升、西航港、九江、协和、黄甲、公兴、彭镇、黄水、胜利9镇(街)。”相关人员说。
目前,我区拥有全国第四大综合航空枢纽机场,西南对外门户,位于东南亚大陆中心附近。据介绍,相比国内其他机场,双流国际机场具备到东南亚各地平均航程短的优势,现机场毗邻区域已成为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和国家自由贸易试验区。“枢纽地位、空港区位是我区最现实的依托、最突出的优势、最鲜明的城市特质,因此‘空港双流’不仅是我区的城市发展定位,更是产业发展定位。”相关部门负责人说。
制定发展蓝图
如今,我区围绕”空港双流”定位,从优化城市空间形态、提高产业层次、提升城市品质、完善城市社区发展治理4个方面制定了行动计划。
“我们通过编制《成都市“中优”双流区五年行动计划》,落实‘中优’各项举措,着力解决‘中优’范围内涉及我区的开发强度过大、城市形态不美,产业层次不高、辐射带动力不强,休闲空间不足、宜居性下降,社区人文特色不明显、识别性归属感不强,新旧城区反差过大、群众生活环境较差的问题,致力于将我区建设成为美丽中国典范城市、和谐宜居生活城市的示范区。”区规建局相关负责人说。
下一步,我区将从培育产业生态圈、构建临空现代高端产业体系、全面提升公共产品品质、构建智能绿色快捷交通体系、塑造地域特色鲜明的人文城市形态、完善社区治理体系等多方面发力。
明确发展路径
目前,我区启动全区公建配套设施专项规划编制,已完成全区12个镇(街)和相关职能部门的调研,形成了规划方案。
据了解,我区将根据自身实际,选取东升银河路以西片区、西航港文星白家片区和协和华府大道以西片区为“中优”实施重点片区。“首先,我们将‘中优’区域人口总量控制在170万人以内,总体人口密度控制在1.11万人/平方公里以内,并将建设用地分为一分区、二分区和三分区。其中,一分区开发强度为住宅用地不大于4.0,商业用地不大于4.5;二分区开发强度为住宅用地不大于3.0,商业用地不大于4.0;三分区开发强度为住宅用地不大于2.5,商业用地不大于3.0。”相关人员说。
另悉,我区还将大力推进小街区规制,降低单宗建设用地尺度,划设不超过100米×150米的街坊,实现快速微循环。在城市设计上,将加快双流区总体城市设计及城市天际线设计专章的编制,按照“近看牧马山,西看西岭雪山,东看龙泉山”的视线廊道格局,构建疏密有致、错落有序、显山露水的城市界面。在强化城市色彩规划上,将加快总体城市设计及城市色彩规划专章的编制,启动城市重要区域、重点地段的详细城市设计程,加快双流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结合《成都市规划技术管理规定》《成都市城市设计编制规程》,建立“一控规两导则”的管理体系。在慢行交通系统专项规划上,将形成等级清晰、网络健全、功能完备的全域慢行交通网络。另外,启动自贸区(航枢功能片区)产城规划,优化成都双流航空港服务业集聚区空间、产业布局,以空港为核心,布局环港现代服务业,打造现代服务业增长极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