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导读:滨水环境越来越美由成都新闻网采编:10月的一天,负责二支五斗渠泉水凼社区段的“河段长”张吉利一边巡河一边对随行的记者介绍:“巡河不单单是看河堤有无垮塌,还要观察河流水质变化,如果有污染现象就要立即上报。”...
10月的一天,负责二支五斗渠泉水凼社区段的“河段长”张吉利一边巡河一边对随行的记者介绍:“巡河不单单是看河堤有无垮塌,还要观察河流水质变化,如果有污染现象就要立即上报。”
目前,我区正全面推进河长制管理工作,通过深入开展清河、护岸、净水、保水“四项行动”,切实解决复杂的水问题,不断加强河湖管理保护,让河渠更清、河岸更美,打造优美的滨水环境。
专项行动改善水环境
在清河行动上,区城管部门正配合镇(街)加强垃圾源头管控,保障流域沿线环境卫生。“我们除了加强对河渠沿线的清运、保洁、巡检外,还要求各镇(街)在村(社)、小区设置分类设施,完善垃圾分类收运车和保洁员、环卫工的配备配套,使生活垃圾得到分类处理、污水经三级沉淀接入污水管网,阻断了河渠沿线污染源。”城管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
在护岸行动上,区规建部门在总规中设立环保专章划定饮用水源保护区、污水系统分区等,并配合完成水源地保护区内建筑物拆除工作。“下一步,我们将依法开展划定‘防洪三线’和河湖管理范围划定工作,强化岸线保护和节约集约利用,完成相关规划编制。”相关工作人员介绍。
在净水行动上, 我区不仅完成了河渠沿线排口、污染源排查,还形成了9条河流(流域)水环境治理方案,每月开展全区52个主要河道出入境断面水质的监测并进行水质和污染成因分析,目前已完成江安河流域7个断面、锦江流域4个断面共计11个断面在线监测系统安装工作。
在保水行动上,我区重点强化饮用水水源保护,在厂区内重点加强水源水、出厂水和管网末梢水的水质检测力度。同时相关部门、镇(街)正积极完成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居民搬迁工作,完成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规范化建设。
强化保障推进有力
“目前我们正按照‘一河一策’管理保护方案,在‘问题清单、目标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四张年度工作清单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任务,明确措施,加强对乱占乱建、乱围乱堵、乱采乱挖、乱排乱倒、黑臭水体、水土流失等突出问题的整治,有效遏制危害河湖健康的行为。”区河长制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
为开展好“四项行动”,我区正广泛开展宣传动员,充分发挥媒体功能,开展多形式、多方位、持续深入的宣传动员活动,积极营造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共同关心、支持、参与和监督河湖管护的良好氛围,激发全社会爱河、护河的热情。同时,各级河长制办公室及相关责任单位正加强对四项行动推进情况的督查指导,对行动缓慢、措施不到位的及时督促整改,对整改落实不力的进行通报批评。
据了解,在推进水环境治理四项行动中,我区一方面加强组织领导,把“四项行动”作为2017年河长制工作的主要任务层层压实责任,确保行动正常推进。同时充分发挥基层河段长作用,全面建立基层河段长巡河制度,明确职责分工、巡查频次、巡查内容、巡查记录和问题处理等,加强河湖水域日常保护管理与监督检查,建立问题台账,做到“重要河段不留死角,违法违规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水环境治理成效明显
目前我区已实现河长制管理全覆盖,并搭建起河长制管理体系,编制河渠名录,设立2名区级总河长、9名河长,149名镇街级河长、272名村社级河长和1664名沟渠长,形成区、镇(街)、村(社)三级联动河长制管理体系,并初步建立完善工作例会、巡查督办、考核激励等配套制度。
我区相关部门目前已完成河渠沿线排口、污染源排查,查出全区排口1154个,污染源1611个。“结合我区河渠水环境现状,我们提出了‘2017年截污、2018年提升、2019年美化’的目标,确保到2019年底全区主要河流主要指标达IV类标准。同时按照因地制宜、远近结合,一源一策、分类治理,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原则,编制完成9条河流(流域)水环境治理方案,将逐个予以落实。”相关负责人表示。
我区通过实施河渠水环境治理,通过非工程措施治理和工程措施治理并举,在整治河流污染源,依法关闭养殖场、砂石厂、商混站,实施全区45条河渠清淤的同时,完成泉水河雁鹅安置小区、江安河久居福小区一体化设施试点项目安装。下一步,将督导各镇(街)继续抓好河道保洁,强化河渠日常巡查,防止“三无企业”反弹,完成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采购安装,于年底前完成其余污水管网病害点位整治,启动实施航空港等3座骨干污水处理厂扩建、九江等6座镇级污水处理站提标升级工作,分三年开展川藏路等全区22条主要市政道路及排水管网建设改造,全面提高污水收集率及处理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