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流新闻:河长不是“冠名制” 而是“责任制”

发布时间:2017-10-26 13:41   来源: 成都新闻网  Tag:
新闻导读:河长不是“冠名制” 而是“责任制”由成都新闻网采编:我区今年启动“河长制”工作以来,设立区级总河长领导下的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河长管理体系,对“河长制”进行了细化和明确。24日,记者从区水务局获悉,通过不断创新开展...
  我区今年启动“河长制”工作以来,设立区级总河长领导下的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河长管理体系,对“河长制”进行了细化和明确。24日,记者从区水务局获悉,通过不断创新开展工作,扎实开展各类涉水问题整改,当前我区管水机制初步健立、治理方案逐步完善、督导检查有序开展、重拳治水工作有力推进,取得明显成效。
  工程措施 加快实施
  “经过处理后的水能感受到明显变化。”24日上午,在区水务局排水管理科相关负责人的指引下,记者来到了位于三支渠迎春桥段的超磁应急污水处理项目现场,只见几个“庞然大物”般的处理设备正在高效运行。不远处的空地上,种植着不少挺水植物。现场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起了项目的基本情况,该项目取水三支渠,通过抽水泵将水经过现场的超磁设备,主要针对污水中悬浮物、总磷和COD进行削减处理,改善水体透明度,短期内控制富营养化关键因子,同时,结合旁边的人工湿地生态措施,将水体中污染物质分离,修复水生态系统,实现河渠的水环境改善。为了能感受水质处理的明显变化,现场工作人员拿着容器分别在取水口和出口处取样,能明显从感官上感受到出水口的水不像取水口处有些浑浊,而是非常清澈,从肉眼上看不到悬浮物的存在。
  “在今年的河道治理中,不断加强工程措施治理。”区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来,完成6处庭院式人工湿地建设,增设了17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实施了三支渠迎春桥、杨柳河燕阳路、公兴大坝支沟3处超磁净化系统建设,新增污水处理规模约4万吨/日,对430个排口实施了有效治理。
  污水治理 扎实有力
  “自‘河长制’工作开展以来,深入开展排污口和河道水质梳理排查,全区47条主要河渠共清查排口1166个,并对黑臭水体进行判定。”区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谈到,经过全面摸清底数,科学制定目标后,进行分类实施整治。在开展工程措施加快实施的同时,强力开展“小散乱污”企业、农家乐、砂石厂(商混站)等专项治理,截至目前,共整治“小散乱污”企业1701家、农家乐69家、养殖场586家、砂石厂(商混站)75家、农贸市场31家、餐饮店46家、洗车场22家、屠宰场3家。开展全区河渠清淤专项行动,共清除淤泥68.5万余立方米。
  河长不是“冠名制”,而是“责任制”,我区建立河长制管理工作例会、巡查督办、考核激励、河道警长制等配套制度10余项。截至目前,区级河长召开专题会议48次、巡河90次、镇街级河长巡河2651次、村社级河长巡河12280次。为检验河道整治成效,据了解,今年8月,区水务局委托水质监测单位对年初判定为黑臭水体的江安河等41条河渠进行检测,已经有35条河渠不再黑臭,只有6条河渠存在轻度黑臭,总磷和氨氮等指标均有大幅下降。

河长不是“冠名制” 而是“责任制”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