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流新闻:无“微”不“治”推进城市管理新跨越

发布时间:2017-11-28 17:00   来源: 成都新闻网  Tag:
新闻导读:无“微”不“治”推进城市管理新跨越由成都新闻网采编:进入新时代,面对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们更要紧扣“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全面推进“中优”“南拓”发展战略,以“...
   进入新时代,面对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们更要紧扣“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全面推进“中优”“南拓”发展战略, 以“绣花功夫”让城市管理“机制产品”提升为“手绣作品”,让城市成为人民追求更加美好生活的有力依托。
  一、城市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一)探索创新治理方式,重拳实施城市“重治严管”
  我区创新建立“三长”制度,大力推行街长、路长、巷长“三长制”,268名街长实行定人、定岗、定则“三包干”,推动城市精细化管理。实施城市“重治严管”。开展城市“重治严管”专项整治行动,实施市容秩序精细管控、市政设施精细管养、清扫保洁精细作业、扬尘污染精细治理。推进“公厕革命”。加大公厕建改力度,2017年全区实施公厕改造702座,新建公厕20座。设置城市管理微服务驿站。依托商家店铺、农家乐、以及单位企业门卫室等可用空间设置环卫工人、执法人员微服务驿站170余处。
  (二)秉承示范创建传统,大力实施“背街小巷”环境整治
  高规格组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指挥部,针对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中跨区域、跨部门的重点难点开展工作。实施“背街小巷”环境综合整治。以“五整治五提升五打造”为主要内容,计划整治提升“背街小巷”103条,其中2017年整治提升51条、2018年整治提升52条。计划打造特色街区12个,其中2017年打造9个、2018年打造3个。全面实施建成区道路“白加黑”改造工程。针对停车难、买菜难、游商管理难的突出问题,立足治标,对小商小贩、烧烤摊点实行“定时、定点、定区域”管理,建立“准入、备案、退出”机制,缓解城市管理压力。
  (三)深化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跨部门跨行业执法新模式初步构建
  跨部门跨行业执法效果凸显。依托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我区完成了9个部门11支行政执法队伍的职能整合和345人的编制划转。目前,全区行政执法机构由15个精减为8个,实现了改革“不增机构,不增编制,不增财政供养人员”的预期目标,初步构建了“全域覆盖、权责统一、高效联动”的跨部门、跨行业综合行政执法新模式。截至目前,在全市率先开展了燃煤饭店“煤改气、煤改电”、违规搅拌站、砂石场(厂)等专项执法整治工作。全区475家燃煤餐饮店“煤改气、煤改电”已全部完成整改,违规搅拌站、砂石场(厂)整治成效明显。全力迎检中央环保督察,办理环保投诉件81件,主办47件。
  (四)健全公众参与机制,“共治共管、共建共享”城市治理氛围浓厚
  制作《烧烤治理》《垃圾分类》等城市管理类动漫宣传片。营造城市管理“共建共享”的浓厚氛围。开展城市管理基层轮训。推行“视频示范、理论讲解、入脑入心”培训模式,在全市首创城市管理基层轮训,将管理触角延伸到村(社区),切实解决了基层“不会管”的问题。建立城市管理和综合行政执法特约监督员制度。通过聘请10名人大代表和10名政协委员为特约监督员,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城市管理及综合行政执法工作。
  二、推进城市管理创新跨越
  (一)强化宣传教化,构建共建共享格局
  统筹“政府、社会、市民”三大主体,搭建“众说城管”平台,集思广益,调动广大群众主动参与城市治理的积极性,让广大市民把爱护环境、遵守规章内化为自觉行为;发挥网络、媒体等各类载体的作用,多层次、全方位宣传城市管理、环境治理和综合行政执法,着力构建“共建共享”城市治理格局;充分发挥镇(街道)主体作用和社区自治功能,带动全民参与城市治理。
  (二)强化顶层设计,健全完善工作机制
  重点做好城市管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及综合行政执法的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主动融入中心城区“一体化”管理。探索社区发展治理机制,进一步完善“属地管理、责权分明”的城市治理责任体系。依托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健全完善联动机制,推动执法重心下移。深入开展执法队伍“强基础、转作风、树形象”专项行动,抓好“一专多能型”执法人员培养,推进文明执法;制定和完善清扫保洁、垃圾清运、公厕管理、环卫设施、市政设施等领域的相关标准和考核办法,促进城乡环境同标同质,同步提升。
  (三)强化民生需求,着力提升城市品质
  加快推进“背街小巷”环境综合整治,深入挖掘地方文化和历史文化,确定特色街区打造项目,做好规划设计,高质量完成特色街区打造。持续开展城郊结合部环境治理攻坚行动。按照“逐片整治、重点突破、项目推进、全面提升”工作思路,对辖区内管理薄弱、设施滞后、乱象突出的区域,开展“治脏治乱”,实施硬件改造提升项目。扎实开展“四改六治理”十大行动,坚持以项目为抓手,将基础设施软硬件改造提升工作纳入项目实施,切实解决配套设施差的突出问题。深入推进“公厕革命”,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市场化。
  (四)强化智能治理,推动智慧城市建设
  学习借鉴天津市智慧城市经验,以节能路灯建设为重点,建立路灯自动化监控系统,拓展环卫、市容、市政、执法等智慧城市管理应用;推进智能城管建设,完成数据资源“云迁移”,实现数据资源共建共享;综合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对包括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民生需求做出智能响应,实现城市智慧化管理和运行。
  (五)强化廉政监督,强化干部队伍建设
  落实党建第一责任人和“一岗双责”责任,全面提升全局党员干部政策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压紧压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全面加强惩防体系建设。深入推进“微腐败”专项治理,全面梳理基层执法队伍权力职责及岗位风险;始终坚持科学用人,充分发挥领导班子在选人用人中的组织领导和把关作用,强化干部监督管理,狠抓行政效能建设,提高团队执行力和团队意识。

无“微”不“治”推进城市管理新跨越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