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流新闻:龙头企业引领航空维修 加速构建产业生态圈

发布时间:2018-01-16 12:51   来源: 成都新闻网  Tag:
新闻导读:龙头企业引领航空维修 加速构建产业生态圈由成都新闻网采编:15日,历时4年精心筹备建设的四川国际航空发动机保税维修基地正式实现境内、境外航空发动机维修“双向并举”,为我区乃至成都航空维修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龙头企业引领,产业链条拓...
  15日,历时4年精心筹备建设的四川国际航空发动机保税维修基地正式实现境内、境外航空发动机维修“双向并举”,为我区乃至成都航空维修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龙头企业引领,产业链条拓宽,我区以枢纽服务、航空制造、航空维修、航空物流、航空金融为主的航空产业生态圈正加速构建。
  破解航空发动机维修尴尬局面
  首台境外飞机发动机由深圳航空公司委托维修,于去年10月31日运输至综保区双流园内的四川国际航空发动机保税维修基地,经过2个多月的检测维修,昨天正式实现维修合格交付。首台境外飞机发动机保税维修业务全流程的顺利完成,彻底打破了长期以来困扰四川国际航空发动机维修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四川国际”)维修境外飞机发动机时必须往返境内外的尴尬局面。
  按照以前的维修模式,当境外航空发动机需要在国内维修基地维修时,须先将发动机运输至境外申报出口,然后由境外发动机供应商或修理厂家以“修理物品”方式进口该发动机方能进行维修。待境内厂商维修完成后,需再将发动机出口至境外转移物权后,再报关进口至境内,期间客户将支付更多的运费和等待较长的发动机维修周期。“以四川国际航空发动机维修有限公司维修CFM56发动机为例,每台境外航空发动机往返于境外仅物流费用便需要约40万元,运输时间还需1—2周。”四川国际航空发动机维修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凯都介绍,通过保税维修方式开展业务,发动机维修周期将缩短10天左右,客户也将节省至少5%的维修相关费用。
  航空发动机保税维修基地正式投运,对于“四川国际”巩固行业地位、扩大领先优势的意义不言而喻,同时因为有了“四川国际”这一龙头企业坐镇引领,双流乃至成都航空维修产业未来发展便也可以想见。
  航空产业生态圈加速构建
  “四川国际航空发动机保税维修基地年维修航空发动机的能力为300台,可实现大约9亿美元的年产值。”区自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其实,目前投运的保税维修基地只是“四川国际”在西部地区布局航空发动机保税维修项目的一期项目,待二期维修基地建成后,维修基地的整体年维修能力将达到600台,届时将成为亚洲最具竞争力和影响力的航空发动机维修基地。
  记者了解到,飞机发动机保税维修改革试验任务也是2017年四川自贸试验区改革任务中的重要内容,是第一个经国家部委审批同意后完成的改革试验任务。飞机发动机维修具有高附加值和高技术含量特点,是航空维修产业的最核心部分,对于提升企业竞争力、延长产业链、培育航空产业生态圈,推动成都临空经济示范区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着眼“做大体量、突破发展”,我区正着力构建以枢纽服务、航空制造、航空维修、航空物流、航空金融为主的航空产业生态圈。作为我区航空维修产业龙头企业,四川国际航空发动机保税维修基地正式投运,必将为整个产业链注入新活力,上下游企业加速集聚,产业规模倍增,能级不断跃升,产业链拓宽,生态圈自然能得以充分完善。
  区自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区将以双流综保区为主体,向国家部委申请区域整体开放开展境内外航空发动机及其部附件维修业务,吸引国内外优势航空维修企业聚集发展。

龙头企业引领航空维修 加速构建产业生态圈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