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流新闻:“法律之家”双流样本“走”进全国两会

发布时间:2018-03-13 10:56   来源: 成都新闻网  Tag:
新闻导读:“法律之家”双流样本“走”进全国两会由成都新闻网采编:“我希望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能尽快建立起来,让老百姓获得普惠的、可选择的、便捷的法律服务……”11日,四川卫视以《我的建议来自于一次“暗访”调研》为题,报道了全国政协...
  “我希望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能尽快建立起来,让老百姓获得普惠的、可选择的、便捷的法律服务……”11日,四川卫视以《我的建议来自于一次“暗访”调研》为题,报道了全国政协委员、省律协副会长、四川恒和信律师事务所主任李正国的一次基层调研。在这次调研中,李正国走进双流,关注了解了我区“法律之家”,并促成他完成了一份关于加大公共法律服务供给的提案。
  全国政协委员实地调研
  称赞双流“法律之家”
  2月25日,周六,李正国走进我区彭镇布市村开展了一次走访调研, 这个拥有22年从业经验的律师刚进村,就被一个叫“布市村法律之家”的地方吸引了目光。李正国欣喜地发现,虽然是周末,但这里的工作人员仍然在岗。
  “外来人员咨询法律问题的多不多?”“平日,我们积极开展宣传,告知大家村上有法律之家,有需要的人都可以来咨询。”在布市村法律之家,李正国与工作人员交谈,他了解到,无论是婚姻问题需要咨询、邻里纠纷需要调解,还是土地分割需要打官司,彭镇布市村和周边几个村的乡亲都喜欢来这里寻求帮助。“法律之家”不仅有专职律师驻村工作,还开展了法律咨询、人民调解、法律援助、社区矫正等多方面工作。
李正国说:“这是我理想当中的一个样本,我们希望在基层特别是偏远地方,建立一些公共服务法律平台,为村民提供法律服务。”当天,李正国还在街头了解群众诉求,居民们建议,要在小区配备一支专职的法律宣传队伍,解决群众切身的问题。
  这次走访调研,让李正国了解到了基层的真实情况,带着这些收获,他前往北京,和其他全国政协委员讨论交流后,提交了一份关于加大公共法律服务供给的提案,呼吁建立城乡一体化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同时,建立公共法律服务人才库,发展壮大法律服务志愿者队伍。
  打造“1+5”微平台
  满足群众法律需求
  群众在遇到具体法律服务需求时,来回奔波的问题时有发生,而“社区(村)法律之家”的建立,正是破解基层治理困局的一剂“良药”。
  据悉,去年11月底,我区已全面完成12个“社区(村)法律之家”建设工作。以打造“1+5”微平台(即依托社区综合服务功能这一现载体,建立法律服务工作室、人民调解室、法律援助联系点、社区矫正工作站、多样化学法阵地五个微平台,采取现场服务、定期服务、预约服务、上门服务等形式)、建设“互联网+”系统(即采取“前台一站式服务、后台一条龙调度”方式,构建以“四终端一后台”为主体的社区法律服务)和专业化社会化法律服务队伍为特色的“社区(村)法律之家”,更好地满足了群众法律需求。
  区司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社区(村)法律之家”通过充分整合社区、社会和司法行政资源,积极推进“法律之家”建设,将法律服务集成到社区、驻点在家门,满足了群众多元化法律需求,实现多方联动、多元共治,确保法律服务在基层真正落得下去、解决得了问题。

“法律之家”双流样本“走”进全国两会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