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流新闻:多措施 保障 我区农民增收成效显

发布时间:2018-03-22 12:00   来源: 成都新闻网  Tag:
新闻导读:多措施 保障 我区农民增收成效显由成都新闻网采编:日前,我区在省委办公厅和省政府办公厅联合印发的《关于表扬2017年度全省农民增收工作先进县(市、区)的通报》中,获评2017年度全省农民增收工作先进区。据了解,这是我区继2015年、2...
  日前,我区在省委办公厅和省政府办公厅联合印发的《关于表扬 2017 年度全省农民增收工作先进县(市、区)的通报》中,获评2017年度全省农民增收工作先进区。据了解,这是我区继2015年、2016年之后,连续第三年获得全省农民增收先进(县)区。我区是如何把农民增收工作落实到行动上的呢,记者就此到区农发局进行了采访。
  加大农改力度 拓宽增收渠道
  乡村经济带动农民增收
  为了拓宽我区农民增收渠道,去年我区加大农村改革指导力度,制定一系列增加财产性收入的政策。全面开展农村土地经营权、农业生产设施所有权、农村养殖水面经营权“新三权”确权颁证,颁发农村土地经营权证254宗,农业生产设施所有权证80宗,农村养殖水面经营权证49宗。推进集体资产股份改革,在永安镇双坝村、西航港街道九龙湖社区和黄龙溪川江村等17个试点村(社区)开展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化改革试点,已建23个集体资产股份公司(合作社)、土地股份合作社,实现11个村(社区)收益分配。
  同时,在幸福美丽新村建设中,指导农民将确权到户的农用地、宅基地、林地等入股到合作社,建立土地股合作社24个,实现了“政经”分离。按照我区制定的《关于双流县幸福美丽新村建设金融支持的指导意见》,农民将“小证”换成集体经济组织的“大证”,抵押融资18.3亿元投入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实现了资源变资金。全区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共节余集体建设用地5680亩,群众民主确定预留不低于5%的节余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用于工业、商业、旅游业、服务业等项目建设,有效提高集体建设用地利用率,为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注入活力,实现保底收入28.4亿元,惠及农民达2.43万人。
  产业融合发展
  确保增收实效
  去年,我区还全面建成“农贷通”服务体系,实现镇(街道)全覆盖、村(社区)全参与,形成了“区、镇、村”三级互联互通的“农贷通”智能网络系统。通过“农贷通”平台有效解决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涉及的“部门多、程序多、资料多、跑路多”“四多”问题;解决农业供求中“难卖出、难买进、难压缩流通成本、难真正接受市场调控”“四难”问题。解决农业农村面临的“融资难、融资贵”和金融机构“贷款难、贷款成本高”的“两融两贷”问题,实现农村金融供需的无缝对接。
  农村金融供需的无缝对接,确保了农民增收的实效。为此,我区充分运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成果,引进华侨城等重大项目,引导农民以“土地入股+务工”形式成立合作社,大力发展创意农业、休闲农业、观光农业等新兴旅游业态,全年接待游客1033.7万人次,旅游收入33.9亿元,分别同比增长6.9%、28.8%。以及专门设立了680万元土地流转风险资金,防范业主在流转土地过程中因经营不善、市场风险、农业自然灾害等导致农民租金和农业经营损失无法兑现,保障农民受益不受损害。
  整合撬动资金
  三农”发展注入新动力
  “我区在确保农民增收增量的基础上,整合资金,盘活存量,持续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投入。与2016年相比,2017年财政投入‘三农’6.12亿元,增加0.78亿元、增长14.68%,为‘三农’发展注入新动力。”区农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区专门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成都市双流区创业促进就业专项行动计划》,投入返乡创业就业财政资金3307.3万元,设立农民及大学生创业专项资金394.65万元。同时,依托创业服务工作室和创业服务窗口、返乡创业培训基地等载体,实现返乡创业308人,带动就业1200人。全区劳务输出7.5万人、劳务收入达23.9亿元,农民工资性收入稳定增长。
  为了强化农民增收保障,我区全面落实奖补政策,发放农业“三项”补贴1673万元,农机购置补贴78万元,退耕还林补助220万元,理赔农业保险628万元;发放低保金、医疗救助金、重大疾病援助金等共3988万元。制定农业激励政策,重点支持发展精品农业、休闲农业、“互联网+农业”等,每年增加1500万元财政资金投入到农业农村发展。此外,今年,我区教育惠民投入达2.59亿元,率先在全省实施对公益性幼儿园双流籍学生全免保教费工程。

多措施 保障 我区农民增收成效显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