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导读:引入ADR 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探新路由成都新闻网采编:成都双流自贸试验区成立以来,随着密集的人流、货流、资金流催动国际贸易产业蓬勃发展,各种各样的商业纠纷也将不可避免地增加。为了进一步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保护企业合法利益,...
成都双流自贸试验区成立以来,随着密集的人流、货流、资金流催动国际贸易产业蓬勃发展,各种各样的商业纠纷也将不可避免地增加。为了进一步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保护企业合法利益,我区积极探索,大胆尝试,引进了ADR多元纠纷解决机制,即以调解、仲裁等非诉讼纠纷解决模式解决商业纠纷特别是企业间的跨国商事争议。为自贸试验区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探索一条新路径。
整合资源
谈判演习以练为战
“我们代表的是印度尼西亚的公司,所以这次仲裁应该适用印度尼西亚的法律,合同的解释都应该根据印度尼西亚的法律来进行解释。”“如果争议发生了,可以先通过调解来解决。如果调解失败,再提交给仲裁,最终由仲裁作出裁决结果。”
唇枪舌剑,激烈交锋。这样一场气氛紧张的“谈判”,实际上是2017年12月8日,由区自贸局与香港国际仲裁中心联合举办的一次演习。此次演习模拟的是代表中国和印度尼西亚的两家企业,在民用客机租赁合同和民用客机维护及保养合同上产生争议时,就仲裁条款展开谈判。来自香港、北京、上海、重庆、深圳等13个城市的55家律师事务所代表,香港城市大学、四川大学等7所高校,以及25家金融机构、32家涉外企业及法律界人士共300余人参加了当天的活动,现场不仅模拟了一次严肃的谈判,更邀请了资深评论员对谈判全过程进行点评。
在探索ADR多元纠纷解决机制的过程中,区自贸局充分整合各类资源,与上海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及香港国际仲裁中心、新加坡国际仲裁中心等全球顶尖仲裁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并挂牌成都仲裁委国际商事仲裁咨询联络处,为企业就近咨询提供便利。同时,区自贸局还挂牌“一带一路”法律联盟服务中心,吸引德恒、大成等熟悉国际投资贸易规则的律师事务所进驻,并与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四川中心建立了合作关系,在双流法院建立特邀调解员调解机制,推荐专家成为法院特邀调解员。
搭建平台
调解机制多元化
登陆“一带一路”服务机制委员会和“一带一路”国际商事调解中心的网站,按照指引进行简单操作,就可在线申请调解、选择调解员、递交材料,随后,当事人就可以根据自己最方便的方式在线上线下参加调解。
“商事纠纷发生后,根据当事人的意愿,可在立案前或审理中由法院将其引导至中心进行调解。调解中心的调解员来自世界各地,可以从事中、英、法、德、俄等国语言的国际商事调解工作,更好地满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需求。”双流自贸试验区“一带一路”国际商事调解中心成都调解室有关负责人说。而这更是全国首个以“一带一路”国际商事调解为特色,由自贸试验区管理机构、法院、专业调解中心共同推进的多元纠纷解决机制载体。这一新型机制将积极探索创新商业纠纷解决举措,搭建民商事纠纷多元化调解平台,聚集多国商会(企业)、调解员、专家等调解资源,对标国际规则、国际惯例,建构以“ADR为主,诉讼为辅”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进一步提升自贸试验区法治化水平。
不仅如此,区自贸局还会同区法院和调解中心,在案件委托调解、司法确认、专家调解员聘任上进行深入合作,构建符合商事争端特点的专业化纠纷化解创新机制,打造诉讼与非诉讼协同“大超市”,为双流自贸区建设和更好地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司法保障和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