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新区新闻:青山刻印他成长的脚步 ——追记新时代青年纪检监察干部的优秀代表李夏(下)(4)

发布时间:2019-11-04 03:39   来源: 成都新闻网  Tag:
新闻导读:青山刻印他成长的脚步 ——追记新时代青年纪检监察干部的优秀代表李夏(下)(4)由成都新闻网采编:看着不像一个官,和我们老百姓一样。下胡家村独居老人汪云安至今记得今年4月份李夏第一次来家里时的情景。我是屯溪的,不会说绩溪话,但能听得懂...

“看着不像一个‘官’,和我们老百姓一样。”下胡家村独居老人汪云安至今记得今年4月份李夏第一次来家里时的情景。“我是屯溪的,不会说绩溪话,但能听得懂……”李夏对他说。

学绩溪话,李夏从到长安镇就开始了。为了能与群众说上话,他主动到村里找村民们聊天,听不懂的就用同音字代替,回来再向懂普通话的本地同事请教。一词一句,一月两月,当地老人地地道道的土话,他也逐渐能听懂了。

懂老百姓的话,更要懂老百姓的心。

李夏联系的一个村,为了创建卫生村居环境,专门请保洁员负责每天清理垃圾,村里每家一个月出一块钱,用于支付保洁员酬劳。

本以为村里卫生环境会就此好转,没想到却更差了。

原本扔在垃圾桶的垃圾,村民们现在都往家门口一倒了事,“反正出了钱,有保洁员来收拾”。保洁员难于应付,村干部也直挠头。

直到一个清晨,村民们在家门口见到了李夏。他正带着另外两名联村干部,佝偻着腰,一家一户,用手捡着大家丢弃在门口的垃圾……

村民们悄悄把打算扔到门口的垃圾拿了回去,从此再没有在门口随意倒垃圾的现象。

“我要是再年轻些就好了,可以多享几年你的福。”一次,高杨村村民王秀萍笑着对李夏说,家里种植的菊花生了虫子,李夏向她推荐的杀虫药一喷就灵,从田里到家的田埂路走起来不容易,李夏说正在争取项目,马上就修条机耕路……

“看到你们大家脸上有笑容了,我就开心。”李夏回应老人家。

“今天学会了收芋头”“花生原来是长在土下面的”……天天泡在群众中间,城里长大的李夏有了越来越多的“新发现”。遇到不懂的,他就直接问村民,村民也不跟他藏着掖着,“在老百姓中他感到快乐”。

青山刻印他成长的脚步 ——追记新时代青年纪检监察干部的优秀代表李夏(下)(4)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