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江新闻: 假如时光倒流,你的第一条朋友圈要咋发? 温江这40年的变化,看着泪流满面... 发布时间:2018-10-15 09:(2)

发布时间:2018-10-15 19:40   来源: 成都新闻网  Tag:
新闻导读: 假如时光倒流,你的第一条朋友圈要咋发? 温江这40年的变化,看着泪流满面... 发布时间:2018-10-15 09:(2)由成都新闻网采编:温江这40年的变化有多大? 这5个温江人这样说... 【服装变化】小时候谁没穿过别人的旧衣服? 见证人:个体裁缝——朱国章 我从13岁当学徒至今接触缝纫...

温江这40年的变化有多大?
这5个温江人这样说...
【服装变化】小时候谁没穿过别人的旧衣服?
见证人:个体裁缝——朱国章
我从13岁当学徒至今接触缝纫已经58年了。还记得我当了几年学徒分配到天府缝纫社,做衣服就是我每天的工作。六七十年代,商品经济很不发达,到缝纫社做件衣服对家庭来说是件不容易的事。衣服样式也比较统一,大多做的是中山服。衣服面料夏天喜欢“的确良”(音译),它是种涤纶面料,轻薄凉爽,冬天更喜欢选暖和的毛料。直到八十年代中期缝纫社改制,我当起了个体户开了裁缝铺,衣服不再只做中山服,大家更多地是做特制衣服。虽然现在我已经退休了,但是我还是想多干几年,做够60年!
【餐桌变化】酒碗办得好与差还要看桌上那块肥肉有好大!
见证人:温江人——何平
我今年52岁,见证了餐桌上的40年的变化。在国家实行计划经济时,肉、糖等都是凭票供应,口粮主要是大米和小麦,但大米不够吃,一般是小麦做的馒头、面疙瘩、削面。吃肉有点奢侈,就算待客大多时候是打2个鸡蛋,炒点酥豆子,当时民间有句笑话“肠子都干成铁锈了。”直到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大家开始搞副业,喂鸡、喂猪等。我记得那个时候办酒碗,主菜是一块肥肉,酒碗办得好与差,就取决于这块肥肉的大小。到90年代吃肉就变成了常规动作,到现在更要求吃得科学健康。
【旅游变化】谁家里没有几张舍不得扔的照片?
见证人:温江人——温久蓉
我第一次旅游是7、8岁时去都江堰,第一次看见山水,心想如果有一个亲戚住在山里面该多好,因为那个年代旅游是奢侈的事。直到1994年结婚有了小家庭后,才有更多旅游的机会,为此我们还买了相机,现在家里都还满满当当的装了2本相簿舍不得丢。旅游次数变多了,选择的地方也越来越丰富。以前喜欢在四川境内、云南耍,现在有了飞机、火车去海南,甚至国外都是眨眼之间。
【交通变化】309公交车装满了我们的青春!
见证人:309公交司机——李韩成
我从92年开始跑成温专线车,这条线路一直在变,最开始温江是到罗家碾,然后变成青羊宫,最后才是到金沙车站。直到2003年光华大道修好,温江开通309线路从温江成都百花中心站线路,算起来我已经开了15年了。以前车子是老式大客车,冬天冷夏天热,现在不一样了,从柴油车、汽油车到电动公交车,能源越来越环保;IC卡取代纸质车票,现在还实行了无人售票,刷卡上车;公交车上安装了移动电视、WiFi;过去乘客焦急等待公交车,现在可以通过APP及时了解公交车实时状态。但是无论怎么改变,我们会一如既往的用最优的态度,用心服务每一位乘客。
【医疗变化】区医院只有两层楼?
见证人:区人民医院医生——郑权
1982年毕业我就到区医院上班了,那时整个医院的门诊和住院部,只有2层楼,实验室在2楼只有10多个平方。科室里有4个人和2台显微镜,好多检测都是手工的,用眼睛看有多少细胞,所以误差是非常大的。直到90年代,科室有了第一台半自动化检验设备,效率和准确率大大提高。到2002年变化就更大了,我们有了全自动生化分析机以及全自动血常规分析机等。现在就更好了,所有的实验设备都是现阶段国际上最先进的实验设备。

分享到:

假如时光倒流,你的第一条朋友圈要咋发? 温江这40年的变化,看着泪流满面... 发布时间:2018-10-15 09:(2)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