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都新闻: 内江修表匠闹市区坚守30多年 在城里买了房还供出两个大学生

发布时间:2017-10-20 22:14   来源: 成都新闻网  Tag:
新闻导读: 内江修表匠闹市区坚守30多年 在城里买了房还供出两个大学生由成都新闻网采编:手表,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作为三转一响之一,曾是财富与身份的象征。随之而来的,是修表匠遍布街头,风光无...

手表,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作为“三转一响”之一,曾是财富与身份的象征。随之而来的,是修表匠遍布街头,风光无限。但随着电子产品尤其是手机的普及,修表这一行当渐行渐远,街头已难寻修表匠踪影。

然而,仍有一群老手艺人在坚守。10月17日上午,内江闹市区东坝街的一门店外,即将年满50岁的陈达军正伏案专心修表,不时有顾客前来。自1985年进城在这条街上摆摊修表以来,他一守便是30多年。尽管经历过“寒冬”,也曾动摇过,但靠着这门手艺,他在城里成了家,买了房,如今还供出了一双大学生儿女,女儿在今年9月刚考入大学。

为生计学修表 一守便是30多年

陈达军老家在内江市东兴区胜利街道花萼村,1983年,15岁的他在初中毕业后,花30元学费参加了一个为期两个月的修表技术培训班。“那时,手表是身份的象征,很多人都买了手表或想挣钱买个手表,修表师傅很吃香,挣得到钱。”之所以学习修表技术,陈达军的想法便是为了生计,混口饭吃。

当时的花萼村属原史家区(现市中区史家镇)史东公社,陈达军在学了修表技术后,便在史家街上摆摊开始修表。然而,一年下来,他却没有挣到钱。“说是经过培训的,但2个月培训,除了了解钟表构造和一些简单的修表技术,复杂点的问题却很难解决。”陈达军说,再加上他年龄小,很多人不相信他,他一年多只挣了20多块钱。“除去过河坐船的开支等,剩不了多少。”

 内江修表匠闹市区坚守30多年 在城里买了房还供出两个大学生

“修表要靠自己多摸索,修的表多了,一次又一次拆装,技术也就更好了。”陈达军的记忆里,在那个年代,进城摆摊修表,需通过相关“专业”考试,拿到营业执照才行。1985年,通过考试拿到营业执照的他进了城,开始在东坝街摆摊修表。“城里人多些,生活条件也更好,我们修表的生意也更好。”

内江修表匠闹市区坚守30多年 在城里买了房还供出两个大学生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