扛着摄影器材,带着望远镜设备,一场针对越冬水鸟的调查,在成都平原展开,从早上8点30分到下午6点,43位观鸟达人一共统计出了9210只水鸟,分属51种,占成都平原121种水鸟的42.15%。在这些水鸟大军中,不仅有红嘴鸥、绿翅鸭这些“老朋友”,青头潜鸭、中华秋沙鸭这些稀有物种,依旧选择到成都平原越冬。
与以往的观测活动不同,这次调查结合2018年的世界湿地日主题,在成都平原的岷江、沱江、青衣江流域等17个点位开展,共有43名观鸟达人参与其中。2月3日这天,今年61岁的退休教师李爽往返于白湖湿地和锦江南瓜滩,一天记录到了上百只鸟。“共有30多种,其中水鸟有20多种。”李爽介绍说,黑水鸡、绿翅鸭数量比较多,而彩鹬、琵嘴鸭则比较少有,“以前很少拍到,这次算是一个惊喜。”
除了成都,德阳、眉山等地,也兵分多路开展观测活动,观测人数的增多和观测点位的增加,这次活动记录下的水鸟数量也大幅上涨。“去年记录到的水鸟总数为2490只,分属36种,占成都平原现记录121种水鸟的28.1%。”成都观鸟会会长沈尤介绍说,这些水鸟每年12月飞到成都平原,到了二三月份就回到繁殖地,此次观测活动,共记录了水鸟9210只,分属51种,占到成都平原121种水鸟的42.15%。
在观测的水鸟中,记录到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中华秋沙鸭6只、黑鹳1只,全球濒危动物极危鸟种青头潜鸭5只(金堂1只,德阳1只,眉山3只)。据观测人员介绍,这些青头潜鸭分布在西伯利亚及中国东北,来成都平原越冬一般都是“单枪匹马”,在四川也没有发现过它们的繁殖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