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开展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
污染源普查是全面摸清建设美丽中国生态环境家底的一次行动,是重大的国情调查,也是环境保护的基础性工作。
开展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掌握各类污染源的数量、行业和地区分布情况,了解主要污染物产生、排放和处理情况,建立健全重点污染源档案、污染源信息数据库和环境统计平台,对于准确判断我国当前环境形势,制定实施有针对性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政策、规划,不断改善环境质量,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生态环境短板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查什么?
要对环境质量进行一个深刻分析,确定影响环境质量的主要污染物和敏感污染物(如某些重金属)有哪些;根据这些污染物,寻找这些污染物的排放源;根据这些污染源,调查它们的基本信息和活动水平。基本信息包括:在什么地方,生产什么东西,需要什么原料等;活动水平包括:生产了多少产品,消耗了多少原料,排放了多少污染物,采用了什么样的治理手段等。根据基本信息和活动水平,核算它的污染物排放量,再用污染物排放量倒推,看它能不能说清楚所在区域的环境质量。
这样就形成了污染源普查的逻辑思路,即由环境质量确认污染物,由污染物追溯污染源,由污染源来调查它的基本信息和活动水平,由基本信息和活动水平核算它的排放量,最后建立排放量与区域环境质量的关联,形成闭合循环。
▲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要达到什么成果?
第一个成果是获得一套可以反映影响环境质量的污染物排放源的基本信息、活动水平和排放水平数据;第二个成果是形成一套可以动态更新的污染源名录库,并通过数字地图予以表达。普查成果最终都要落在一张数字地图上,将来点击这张地图上的任何一个区域,它的污染源信息都可以表达出来,如在什么地方、生产什么、排放什么等;第三个成果是形成一套科学的污染物产生量和排放量的核算方法。污染源普查与人口普查和经济普查不同,它所需要的污染物产生量和排放量都是计算出来的,如排到水中的氨氮、化学需氧量,排到空气中的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等,这些指标都必须通过一套科学的核算方法才能获得。
黄杨敏
标签:污染源普查,知识问答,环保
最美河(湖)长颁奖典礼现场 11月9日,水润香城 共享碧水最美河(湖)长评选活动颁奖典礼在新都文广中心成功举...
许兴国率队现场开展环保检查 昨(8)日,区委书记许兴国率队现场开展环保检查。他强调,各级各部门要从讲政治...
11月6日,我区召开迎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工作组工作例会并就下一步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副区长张文豪参...
督导 现场 11月5日,区委副书记、区长李云率队到马家镇现场督导中央第五环保督察组督察四川回头看交办第一批群...
10月13日,复旦大学城市环境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戴星翼率队到我区,就进一步优化全区生态环境工作进行专题研究。区...
9月26日,四川省河(湖)长工作推进会议在成都召开。会议强调,全省各级各部门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
为进一步抓好我区生态环保工作,重点解决突出环境问题,9月12日,区委常委、区总工会主席刘斌带队暗访督察环保...
7月31日,市政府召开2018年国家卫生城市复审迎检及卫生创建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副区长刘清参加新都分会场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