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仁恕每天都会走到图书馆门口,轻轻抚摸周开达铜像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如果一人故去,又是什么模样?
在四川农业大学成都校区,88岁的院士夫人李仁恕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丈夫周开达去世后,每天自己都要去学校图书馆前的丈夫雕像看一看,陪伴对方。
在大女儿印象中,父母俩的爱情简单朴实,结婚照一张黑白照片就解决。那个年代里,夫妻俩一个称呼“仁恕”,一个称呼“开达”,结婚多年从不拌嘴。“如今我母亲年岁大了,记性不好,有时候连二弟、三弟的名字都要搞混,但关于我爸肯定记得清清楚楚的。”
正如感动的网友所言:“没有比天人永隔更远的距离,但也没有爱情跨越不了的界限。”
“陪伴”
每天看丈夫雕像房内挂满丈夫照片
昨日下午,温江,阴天,88岁的李仁恕一如既往在家中看电视。等到女儿买菜回家后,她才戴上老花镜,瞥了眼时间,提醒女儿:“3点20分了。”这时,女儿周女士心照不宣地说:“你去嘛,路上注意安全。”
得到女儿同意,李仁恕从沙发上站起来就往外走,佝偻着背穿过客厅,阳光映着她花白的头发,墙上挂着一张张去世丈夫周开达的工作照。她要去哪儿?其实,是去看校园里丈夫周开达的雕像。丈夫去世后,对她来说,“见像如面”,这成为了每日例行的“陪伴”。
周开达,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杂交水稻专家,也是四川农业大学的首个院士。袁隆平评价他:“在探索水稻科研的天地里,他几十年如一日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地做研究,在杂交水稻的育种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2013年周开达去世,2016年四川农业大学在成都校区图书馆前竖立周开达院士雕像。李仁恕走出院士楼,路过游泳池再拐个弯,面前就是丈夫周开达的雕像了。“每天我都要来看一看,”她一边说,一边摸了摸雕像下方的文字。即使没有戴眼镜,她仍可念出声,“周开达,重庆江津人,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杂交水稻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