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都新闻: 学习革命历史 锤炼党性修养(3)

发布时间:2018-10-17 14:17   来源: 成都新闻网  Tag:
新闻导读: 学习革命历史 锤炼党性修养(3)由成都新闻网采编:村子是真的在山沟沟里,进村的小道沿着小河沟蜿蜒向前,而举目四望能看见的,也是这陕北最常见的黄土坡了。走进村,一眼就能看见的是那一口解决了...

村子是真的在山沟沟里,进村的小道沿着小河沟蜿蜒向前,而举目四望能看见的,也是这陕北最常见的黄土坡了。走进村,一眼就能看见的是那一口解决了村民用水大问题的“知青井”。井很深,却是当年的习近平带领着村民,一锄一锄挖出来的。

再往前,“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池”的石碑进入眼帘,这是年轻的习近平不远千里赶赴四川蹲点取经后,带着村民不断摸索建起来的,不仅解决了当时村民们的做饭、照明问题,更是打破了“沼气不过秦岭”的论断。沼气池旁,便是当年开设在窑洞里的磨坊、裁缝铺、铁业社、代销店,窑洞上方,却挂着“知青旧居”的牌子,我们不解,便问当地的老师,怎么当年知青住的地方成了磨坊和裁缝铺?老师讲:“这几孔窑洞原本是准备分给插队知青们住的,可是等窑洞建好时,当年来的15个知青也就只剩下习近平了,在他的带领下,村里把这几孔窑洞改成了磨坊、裁缝铺、铁业社、代销店,用来满足当年村民们的生产生活需要,而习近平自己还是住在以前的老窑洞里。”听完这些往事,看完这些故地,我心里也更清晰地明白,什么叫“一心为民”。

梁家河村不大,却几乎处处都留有知青的痕迹,但不管是知青井、陕西第一口沼气池,还是知青淤地坝、磨坊、裁缝铺、铁业社、代销点,却都烙下了深深的印记——为人民办实事。

梁家河村很平凡,几十年前的梁家河村甚至是艰苦的,可就是在这样一个艰苦的环境中,青年习近平从懵懂少年成长成有着坚毅品格,有着对人民无限热爱的中国共产党人。十几二十岁的年纪,还是当地村民眼中“娃娃”的习近平已经当上了村党支部书记,带领着村民战天斗地,硬是在这一片黄土中创造了一番新的天地。十几二十岁的年纪,一个从没在农村生活过的首都青年,硬是凭着自己的意志,战胜了“跳蚤关、饮食关、生活关、劳动关、思想关”,更战胜了自己,走向了成熟。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说:“我总感觉到了插队以后,是获得了一个升华和净化,个人确实是一种脱胎换骨的感觉。”

学习革命历史 锤炼党性修养(3)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