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案组进一步调查发现,自今年2月以来,达州市各区县共有40多人被“侄儿”“亲戚”用类似的骗术骗走了100余万元。“犯罪分子作案使用的理由都差不多。”专案组办案民警告诉记者,侦查中,民警发现这些骗子用的全都是达州本地口音,作案时间集中在深夜、凌晨,而受害人则大多是中老年人。不法分子用的理由有“嫖娼被抓”“赌博被抓”等,诈骗电话中要求“拿钱赎人”的办案单位则涉及达州市各区县主城区的多个派出所。
据办案民警介绍,这一系列诈骗案并非全无破绽,不少受害人在接听电话时,发现来电号码并不是当事亲属的手机号码,而对方在电话中也刻意压低了声音。受害人问其原因,对方则以“借的电话”“警察不让多说”等理由搪塞。而犯罪嫌疑人一口正宗的达州方言,则是让许多受害人信以为真的重要原因。
专案组随即对涉案赃款的去向展开追踪,发现大部分赃款在汇入指定账户后,很快在广西梧州被人从银行的自动柜员机上取走。办案民警立即赶到广西,在当地公安机关的协助下,调取了相关银行的取款监控视频,发现取款的大多是20多岁的年轻男子。与此同时,办案民警还发现,这些诈骗电话大多是从广东深圳拨出的。
一诈骗团伙浮出水面
为了锁定证据,争取将该团伙一网打尽,专案组民警多次赶赴广西、广东,很快摸清了这个以贺某某、朱某、唐某等人为首的电信诈骗团伙。
据办案民警介绍,该案的主要犯罪嫌疑人贺某某是大竹县人,此前一直在广西梧州打工。贺某某在工作中结交了一些当地的“朋友”,逐渐发现这些“朋友”日常生活中出手阔绰,他通过进一步打听发现,原来这些人靠搞电信诈骗挣钱。于是,贺某某主动结交这些人,并从他们那里学习“技术”,很快就掌握了电信诈骗犯罪的“技术要点”。随后,他纠集了朱某、唐某等老乡,并雇用当地无业人员共10余人,组成了一个专门针对达州老乡的电信诈骗犯罪团伙。该诈骗团伙下设开卡组、话务组、取款组。其中,贺某某、朱某、任某某、黄某某均是大竹县人,他们主要担任核心组织——话务组的“工作人员”。“他们统计了达州市电话号码的主要号段,然后挨着打电话。”办案民警介绍,贺某某等人专门用非法渠道购买来的未实名登记的电话卡,从广东深圳拨打达州本地的电话,一旦电话接通,就用乡音进行诈骗。只要得手,广西梧州当地的其他人员就立即到银行取款。最后,该团伙对赃款进行统一分成,形成了完整的诈骗链条。
父母在保健品上花费巨大,儿子苦劝无果下,成立一家文化传播公司专门对付保健品传销,这不是电影里的桥段。近日,成华区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就根据这家文化传播公司的举报,查处了一家宣传...
在朋友圈发4条广告,一天可以挣25元!成都的栗女士遇上了这样一个发财的好机会,不过前提是先缴纳330元押金。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