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高新新闻:四川省人大代表、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所长王暾:打通“最后一公里”让更多人收到地震预警信息

发布时间:2018-01-30 15:57   来源: 成都新闻网  Tag:
新闻导读:四川省人大代表、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所长王暾:打通“最后一公里”让更多人收到地震预警信息由成都新闻网采编: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成立于汶川地震后,专注地震预警研究;得到了国家、四川省、成都市、成都高新区等各级政...
内容摘要:

四川省人大代表、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所长王暾表示,四川的地震预警成果在全国甚至全球都已具备竞争实力,但仍需补上“应用”短板,打通灾害预警的“最后一公里”。

四川省人大代表、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所长王暾:打通“最后一公里”让更多人收到地震预警信息


四川省人大代表、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所长王暾

每经记者 余蕊均 摄影报道

      “我们已经连续预警了39次破坏性地震,但为什么现在仍然不是每个人都能收到预警信号呢?”1月27日,在参加四川省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成都代表团分组审议时,四川省人大代表、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所长王暾表示,四川的地震预警成果在全国甚至全球都已具备竞争实力,但仍需补上“应用”短板,打通灾害预警的“最后一公里”。

      说到王暾,更多人称他为“与地震赛跑”的海归博士。自2008年回国投身地震预警系统研发至今,王暾和他的减灾所已多次成功发送预警。

      他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地震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将尽可能地减小灾害损失。

      例如,去年九寨沟地震发生时,汶川、北川、茂县的电视用户通过电视提前36~54秒收到预警,成都一些民众也通过手机提前71秒收到了预警。如果仅从技术来说,王暾有足够的信心。

      但从现实应用来看,地震预警信息并不是能传递给每一个民众,“最后一公里”还未走通。

      “现在的情况是,如果你没有下载App,或者所在地区没有安装预警服务器,那还是收不到预警信号。”王暾说,虽然大灾难是小概率事件,但需要“防范于未然”,此次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提到,要“加强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

四川省人大代表、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所长王暾:打通“最后一公里”让更多人收到地震预警信息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