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成都1月26日电(岳依桐 贺劭清)“从2008年至今,四川发生了三次7.0级以上的大地震,其中两次震中都在我的家乡阿坝州。现在遇到小型地震,大家基本能镇静应对,他们掌握了很多防震减灾的知识。”26日,四川省政协委员、活佛卓藏仓·嘉木样格勒永登加措提及民众减灾防灾意识的变化时十分欣慰。
图为小组讨论现场。 岳依桐 摄
四川大部分地区处于高原、丘陵地带,地震、洪涝、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发。“5·12”汶川特大地震后,人们又陆续经历了芦山地震、九寨沟地震的考验。如何促进地震预警信息的“最后一公里”落地、提升应急抗灾能力、完善卫生急救系统,成为四川“两会”期间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
图为委员正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 岳依桐 摄
十年前,中国并没有广泛应用于实际情况的地震预警系统。十年后,由四川省人大代表、地震预警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主任王暾研发、建设的地震预警系统已成功预警了芦山地震、鲁甸地震、九寨沟地震等39次破坏性地震,无一漏报、误报。
九寨沟地震时,该预警系统在地震波抵达甘肃陇南前19秒、抵达阿坝州前48秒、抵达成都前71秒成功对外发布预警信息。王暾建议,应加强地震预警信息推广应用工作,促进地震预警系统对接应急广播体系,扩大广播、电视、手机接入地震预警信息的规模,促进地震预警信息的“最后一公里”尽快落地。
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成立于汶川地震后,专注地震预警研究;得到了国家、四川省、成都市、成都高新区等各级政...
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成立于汶川地震后,专注地震预警研究;得到了国家、四川省、成都市、成都高新区等各级政...
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成立于汶川地震后,专注地震预警研究;得到了国家、四川省、成都市、成都高新区等各级政...
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成立于汶川地震后,专注地震预警研究;得到了国家、四川省、成都市、成都高新区等各级政...
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成立于汶川地震后,专注地震预警研究;得到了国家、四川省、成都市、成都高新区等各级政...
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成立于汶川地震后,专注地震预警研究;得到了国家、四川省、成都市、成都高新区等各级政...
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成立于汶川地震后,专注地震预警研究;得到了国家、四川省、成都市、成都高新区等各级政...
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成立于汶川地震后,专注地震预警研究;得到了国家、四川省、成都市、成都高新区等各级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