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高新新闻:让警示教育“把对脉”“疗效长”

发布时间:2018-11-28 14:46   来源: 成都新闻网  Tag:
新闻导读:让警示教育“把对脉”“疗效长”由成都新闻网采编:应当让警钟之鸣,鸣在日常经常,成在长抓长效。...

摘要:应当让警钟之鸣,鸣在日常经常,成在长抓长效。

据报道,自9月29日中央和国家机关召开警示教育大会以来,已有116家中央和国家机关部门召开警示教育大会,点名道姓通报查处的违纪违法典型案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充分发挥反面典型警示作用,以案为鉴,以案促改,使党员干部受警醒、明底线、知敬畏。

作为提高党员干部“免疫能力”的有效手段,警示教育能起到“惩处一个,教育一片”的作用。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充分做好审查调查“后半篇文章”,通过组织旁听庭审、参观教育基地、观看警示片、汇编忏悔录和警示录、召开警示教育大会等多种形式,以警示强化“不敢腐”的震慑,以教育筑牢“不想腐”的思想堤坝。

但也应当看到,一些地方和单位的警示教育活动存在“药效”不强、“疗效”不长的问题。一些党员干部参加警示教育活动,依然抱着“看戏”心态,把自己当“吃瓜群众”。有的翻看贪官忏悔录,对贪腐情节的“新奇特”津津有味、品头论足,除了增加一点茶余饭后的谈资之外,自己没有产生任何触动、警醒;有的在会场上看着曾经并肩战斗的“身边人”成了反面典型,当时感慨万分、唏嘘不已,紧张了好一阵子,可走出会场后面对金钱、美色等诱惑时却把“警钟”抛到了九霄云外;有的对照反面典型“照镜子”,不是真正把自己摆进去、“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而是一心炮制“麻醉剂”、寻找自我麻痹的理论——“那是重要岗位、领导干部,我一小兵小虾、边缘人员哪有腐败风险”……不拿警示教育当回事,各种不走心,结果是有人把别人的“故事”变成自己的“事故”。如,山东省威海市经信委原主任王强在参加警示教育时忐忑不安,出了会场酒杯一端,就“一切照旧”,其落马成为“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的又一例证。

让警示教育“把对脉”“疗效长”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