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东郊的工厂是前苏联援建我国156个大型工业、国防项目中的一部分,主要是电子工业工厂集群,隶属于当时国务院四机部(第四机械工业部,即电子工业部)。按照当时国家“三线建设”的战略部署,要把原来生产军品为主的军工企业,内迁西南。于是,上世纪50年代后期,一排排红砖厂房在成都东郊平地而起,一般统称东郊国防厂。
由于涉及军品制造,很长一段时间,这些工厂的厂名都是高度保密的,有的工厂出于保密或其他原因有三个厂名,更多的就干脆以“某某信箱”来代替,对外只能称其信箱号,即使住在离厂不远的市民,也并不知道这些保密单位的名称,同样代之以几号信箱来称呼,所以东郊国防厂有时又被称作“信箱厂”。其中,69信箱对外又称新兴仪器厂,719厂。现在的成都航天通信设备有限责任公司前身。1953年立项筹建,1958年建成投产。厂址位于成华区建设北路一带。主要生产航空通信设备,曾先后承担了航空无线电机载设备的研制生产,为地空导弹红旗2号配套生产弹上无线电控制仪、无线电引信和无线电测试仪等。
张璨今年52岁,是69信箱里的“厂二代”,在69信箱出生,吃69食堂长大,上69幼儿园、69小学,在69信箱工作。这条不足三米的巷子,串起了她的童年、少年、青年、中年,和正在逐渐步入的老年,“这里以前是职工食堂,那边是职工医院。”张璨指着一栋已经荒芜的房子说,这方圆1里左右的空间,构成了大院生活的点点滴滴,完善的基础设施也让张璨一路上不停地感叹,“那时候是真方便。”
透水跑道 跑步有透水彩色混凝土路面,篮球有防水街头篮球场,自行车有专业级的场地。 遛娃专区 “遛娃”也有专门区域,原来因吵闹和收费高被诟病的游艺区拆除,变成免费的儿童游戏区...
10月17日,区委书记刘光强调研成发公司生活区整治工作并与成发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孙岩峰进行座谈,就加快推进该生活区“政企共治”进行对接协商。 调研中,刘光强深入成发公司生活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