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华新闻:一业一景 高山精品农业项目促“造血”(2)

发布时间:2017-10-16 00:12   来源: 成都新闻网  Tag:
新闻导读:一业一景 高山精品农业项目促“造血”(2)由成都新闻网采编:在团结村的种植基地,竹竿搭成的支架上,个大鲜红的番茄在枝头上招摇,被河谷的大风吹倒又被扶起的海椒秧上挂着刚刚泛红的辣椒。10月底,收完番茄...

在团结村的种植基地,竹竿搭成的支架上,个大鲜红的番茄在枝头上招摇,被河谷的大风吹倒又被扶起的海椒秧上挂着刚刚泛红的辣椒。10月底,收完番茄、海椒,将有100亩羊肚菌被种下,生产期正好是11月至次年3月左右。

从粗放型到专业化

规模化种植,自然需要科学的种植技术,能成功地从农户手中流转到土地、颠覆农户传统种植经验,着实费了一番功夫。

“保证品质,需要掐尖、疏果,一串番茄最多留5个,但村民就觉得,开一朵花就是一个果,能多卖钱。”挂职丹巴县农牧科技局副局长的黄刚虽然主要负责招商引资,但提起普及科学种植,也是记忆犹新。“说自己种了几十年地了,难道还不晓得怎么种?”在看到番茄成功挂果后,曾经反对的村民竖起了拇指:“能在丹巴把番茄种成这样,真是了不起!”

在果蔬基地,工人用碎草机将生长在地里的野草粉碎,就地沤肥,每一条排水沟下都埋着滴漏管道,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排喷淋头。

除了流转土地每年1300元/亩的租金,村民们还可以在基地务工,每个月能有1000多元收入。团结村共有贫困户13户、40人,38岁的王继蓉一家就是其中之一。两个老人70多岁,一个哥哥身有残疾,两个孩子要上学,靠着两口子不稳定的工地打工,日子过得有些难,更重要的是,一旦出门打工,家里就没人照顾。“现在回来种菜,收入稳定,还顾得到家。”王继蓉说。

此外,村民们务工的同时,也是学习的过程,有专门负责技术指导的专家培训种植管理,通过“品种+管理+规范化种植”的模式,保证生产质量,企业慢慢从产供销一体过渡到主营销售,真正实现基地扶贫的“造血”功能。

从单一化到多样性

一业一景 高山精品农业项目促“造血”(2)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