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华新闻:一业一景 高山精品农业项目促“造血”(3)

发布时间:2017-10-16 00:12   来源: 成都新闻网  Tag:
新闻导读:一业一景 高山精品农业项目促“造血”(3)由成都新闻网采编:丹巴县地势西南高,东南低,全县最低海拔1700米,最高海拔5820米,相对高差为4120米,所以又有着“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气候特点。显然,单纯的...

丹巴县地势西南高,东南低,全县最低海拔1700米,最高海拔5820米,相对高差为4120米,所以又有着“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气候特点。显然,单纯的农产品种植并不能更好地适应、利用好当地自然资源。

“丹巴五条沟,每条沟的果蔬品牌不同。”黄刚介绍说,果蔬基地主要落地于河谷地带,“果树+蔬菜+菌类”,走高原精品农业种植品牌路线。半山地带,则是“果树+中药材+养殖业”,高山地带则是“中药材+养殖业”基地,一沟一业,一山一景。

半扇门乡大邑村,平均海拔2500米,山高林密,荒山荒坡面积大,土地利用率低,是典型的高半山贫困村之一,但这里水资源丰富,大多山地都属半阴半阳坡地,羌活、秦艽、重楼、半夏、南天星等很多中药材都适合生长。而此前,村民主要靠种植玉米为生,全村203人,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61人。

在成华区援藏工作队的大力援助下,大邑村把现有167亩耕地和荒山荒坡利用起来,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以保底收购的形式,种植发展了870亩羌活、秦艽、半夏、连翘等中藏药材。“种植中药材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不占用耕地。”黄刚说。

但在中藏药材的品种选育、种植与市场接轨,以及产、供、销和技术人才、技术保障等很多环节,仍然存在不少问题。6月,成华区援藏工作队利用成都中心城区的资源优势,邀请中国中药行业协会、四川省中药行业协会及省内知名中药企业家一行来到丹巴考察,为广大中藏药种植户谋“出路”。政府、企业达成合作共识,为丹巴中药材种源检验、种苗优化检测、产品深加工提供技术支持,对于优化种苗的中药材将以高于市场价20%收购,助力乡亲们增产增收,脱贫致富。

记者手记

一业一景 高山精品农业项目促“造血”(3)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