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华新闻:高品质优化中部区域 开创和谐宜居生活城市新路径

发布时间:2017-12-14 00:19   来源: 成都新闻网  Tag:
新闻导读:高品质优化中部区域 开创和谐宜居生活城市新路径由成都新闻网采编:市委全会提出,高品质优化中部区域,开创和谐宜居生活城市新路径。中部区域是都市功能优化区,是成都2300年城市文脉起源地,定位为“高端服务业集聚区、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区、创新驱...

市委全会提出,高品质优化中部区域,开创和谐宜居生活城市新路径。中部区域是都市功能优化区,是成都2300年城市文脉起源地,定位为“高端服务业集聚区、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区、创新驱动引领区、国际交往核心区、天府文化集中展示区,城市极核和最能代表国家中心城市能级水平的高品质高能级生活城区”。范围包含高新南区、锦江区、青羊区、金牛区、武侯区、成华区全域以及高新西区、天府新区直管区、龙泉驿区、青白江区、新都区、温江区、双流区、郫都区部分区域。

中部区域重点是通过“三降两提”,降低开发强度,降低建筑尺度,降低人口密度,调减居住用地,增加绿地、开敞空间和公共服务设施,提高产业层次、提升城市品质。推进城市有机更新,疏解传统商品市场、物流仓储等非核心功能,集聚金融商务、总部办公、文化交往、创新创意、都市旅游、高端消费产业,推动工业与时尚设计、人工智能、虚拟现实、软件服务、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加快发展;保护特色风貌片区和特色风貌街道;通过“三增三减”,将天府锦城打造成为“老成都、蜀都味、国际范”的天府文化典范区及高端功能业态聚集区。

武侯区

调迁低端制造、仓储和传统市场,打造文创产业生态圈

按照“三降两提”要求,武侯区将坚持“总量降低、全区平衡”的原则,适当调低临空区域,按需提升人南、音乐坊片区等区域,精准降低开发强度;通过调迁红牌楼、簇桥等区域的低端制造、仓储和传统市场,疏解成都体育学院、沼气研究所等单位大院、老旧小区和一般院校、一般医疗机构,到2035年,疏解用地约15平方公里,减少人口28万,人口密度降低20%,由每平方公里1.85万降至1.47万。

“在非核心功能疏解的基础上,我们将调整空间布局、重塑经济地理,加快推动区域功能提升、城市品质优化。”武侯区区委副书记、区长林丽介绍,武侯区立足区域特色特质,通过重大项目的布局牵引,提出了打造六大重点片区,引领带动城市永续发展。其中,武侯祠片区,将以三国蜀汉城建设为核心,着力打造极具影响力的三国文化旅游目的地;锦江南岸片区,加快推进成都音乐坊、1906军民融合文化创意工厂等重点项目,打造“锦江南河滨水文创带”;人南大道片区,加快推进科分院、沼气研究所搬迁和片区形态整体提升,打造汇聚高端商业、彰显成都魅力、展现武侯形象的“国际城市客厅”;川藏路片区,规划打造“超级绿墙”“高线公园”“空中环廊”等地标项目,规划建设500亩的新门户公园,增强区域发展活力;武侯新城片区,积极植入新业态、大力发展新技术、加快培育新动能,开辟城市永续发展新空间;江安河环城生态带,加快推进天府芙蓉园、水韵天府等重点项目,着力打造“环城绿廊创意文旅区”。

高品质优化中部区域 开创和谐宜居生活城市新路径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