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新闻:传承巴蜀文明 打造天府文化展示基地|实施精华灌区修复工程 构筑生态宜人绿色家园(一)

发布时间:2018-02-27 16:00   来源: 成都新闻网  Tag:
新闻导读:传承巴蜀文明 打造天府文化展示基地|实施精华灌区修复工程 构筑生态宜人绿色家园(一)由成都新闻网采编:读懂精华灌区的内涵与特质 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新作为。 据了解,在成都实施的十大重点工程中,有都江堰精华灌区修复工程、川西林盘保护修复工程、锦江水生态综合治理、天府锦城生态...

读懂精华灌区的内涵与特质

  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新作为。

  据了解,在成都实施的十大重点工程中,有都江堰精华灌区修复工程、川西林盘保护修复工程、锦江水生态综合治理、天府锦城生态公园四大工程与水治理有关。都江堰市地处天府源头,也是都江堰灌区的核心所在,义不容辞地肩负起了都江堰精华灌区修复工程和川西林盘保护修复工程的重任。

  何谓“精华”? 记者为此百度了一下:“精华,指事物之最精粹、最优秀的部分。也有精神元气的含义”。原来,“精华”一词出自汉代刘向《九叹·惜贤》:“扬精华以炫燿兮,芳郁渥而纯美。”南朝·陈·徐陵在《梁禅陈策文》中也写道:“精华既竭,耄勤已倦,则抗首而笑,惟贤是与。”后者,大概就是说的精神元气。

  都江堰灌区是四川省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也是四川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地带。“物华天宝,地杰人灵”,历史上有“天府之国”的美誉。都江堰用她的乳汁,哺育西蜀大地,创造了“天、地、人、水”和谐共荣的光辉典范。

  据来自四川省水利厅公布的数据,都江堰灌区规划灌溉面积1600 万亩,目前实际灌溉面积由1949 年的288.39 万亩增加到1034 万亩,其灌区范围包括四川盆地中西部地区7 市(地)37 县(市、区)。都江堰灌区不仅是全国实灌面积最大的灌区,更是四川省国民经济发展不可替代的水利基础设施。

  作为规模居全国之冠的都江堰灌区,其精华在哪里?最近,记者翻阅了四川省水利电力厅和都江堰管理局共同编写的《都江堰》两本权威科技文献,这两本科技文献书籍给出了精华灌区之“精华”答案:“都江堰之所以能长期维持生效,而且有所发展,由于它有四个特点:自然条件好,工程规划巧,维护管理勤,经济效益高。”“在长期的实践中,我国人民创造了精湛的工程技术,总结了成功的治水经验,突出表现在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施工简易、费省效宏等。”

传承巴蜀文明 打造天府文化展示基地|实施精华灌区修复工程 构筑生态宜人绿色家园(一)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