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新闻:传承巴蜀文明 打造天府文化展示基地|实施精华灌区修复工程 构筑生态宜人绿色家园(一)(2)

发布时间:2018-02-27 16:00   来源: 成都新闻网  Tag:
新闻导读:传承巴蜀文明 打造天府文化展示基地|实施精华灌区修复工程 构筑生态宜人绿色家园(一)(2)由成都新闻网采编:“都江堰以其历史悠久、规模巨大、效益显著而闻名中外。其历久不衰的主要原因是:灌区的优越地势,岷江的丰沛水源,渠首的合理布局,以及科学的治...

  “都江堰以其历史悠久、规模巨大、效益显著而闻名中外。其历久不衰的主要原因是:灌区的优越地势,岷江的丰沛水源,渠首的合理布局,以及科学的治水经验和严密的岁修管理制度,后者特别明显。”自从公元前256 年李冰主持修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开始发挥其神奇的水利调节功能与灌溉功能,广褒的成都平原就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成为闻名遐迩的“天府之国”。

  事实证明,历代政府凡是重视水利、设置堰官,加强工程岁修和管理,都江堰灌区就发展;否则,灌区效益就减少。

  都江堰灌区包括平原灌区和丘陵灌区两大部分。平原灌区主要指老灌区,即人民渠灌区(1-4 期)的彭州、什邡、广汉、绵竹等县,三合堰灌区的崇州、大邑、邛崃、新津等县,牧马山灌区的双流县,东山灌溉渠灌区的彭山、眉山、夹江等,通济堰灌区的新津、彭山、眉山等县。其中,通济堰灌区为补水灌区。

  丘陵灌区是指龙泉山以东的川中丘陵区,如人民渠6期灌区的安县、绵阳、德阳、中江、三台等县,人民渠7 期的射洪、蓬溪、大英等县,东风渠5 期的仁寿县,东风渠6 期的简阳、仁寿、资阳、资中等县。

责编:尹蓓 

传承巴蜀文明 打造天府文化展示基地|实施精华灌区修复工程 构筑生态宜人绿色家园(一)(2)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