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研究员李志强、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研究员林均岐表示,“8·8”九寨沟地震震区大部分房屋建筑抗震设防水平较高,抗震性能总体较好,特别是经过汶川地震恢复重建后的新建建筑达到了抗震设防要求,经受住了此次地震的考验。
九寨沟震区建筑抗震设防实施了哪些举措?未来我省还将如何推进房屋抗震设防?近日,记者采访了省住建厅相关负责人。
本报记者 罗之飏
加强抗震设防指导和监管
问:哪些因素让这次九寨沟震区大部分的房屋建筑经受住了7.0级地震考验?
答:农房抗震历来是各国抗震防灾的薄弱环节。我省以“5·12”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为契机,在全国率先实施了新建农房的抗震设防。近年来,省住建厅及地震防御相关部门从规划选址、建筑设计、工匠培训、质量管理、宣传教育等方面,加强了全省农村民居抗震设防指导和监管,这一做法在这次九寨沟地震中显现了成效。九寨沟景区及城镇建筑物多采用框架结构、按8度标准进行抗震设防,乡村传统民居多采用穿斗木结构,抗震性能较强,房屋倒塌和严重损毁的比例很低,有效减少了人员伤亡。
在九寨沟地震灾后调查中我们发现,城镇建筑中,经过正规抗震设计并且施工质量有保证的砌体结构、框架结构、框剪结构、剪力墙结构和大跨结构房屋,在地震中表现良好,其抗震能力可以达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设防目标。受损较重和严重的城镇建筑,,大都是建成较早、未全面落实抗震要求的建筑。
把抗震设防与村镇规划相结合
问:我省近年在农房抗震设防方面目前都有哪些举措?
答:政策法规先行。我省先后制定发布《关于加强农村村民住宅抗震设防管理的决定》《四川省防震减灾条例》《四川省建设工程抗御地震灾害管理办法》《四川省农村住房建设管理办法》,在全国率先、创新性地从规划选址、勘察设计、建设施工、技术支持、竣工验收等环节对农房建设提供了政策制度法规保障。
...
...
...
...
...
...
...